南下追秋D3:南水北调看渠首 脚踏三省在白浪

标签:
河南淅川陶岔村渠首荆紫关白浪镇三省石西峡旅游 |
分类: 自驾游记 |
南下追秋:D3南水北调看渠首 脚踏三省在白浪
早上7点多离开酒店,邓州的天还是阴沉。酒店对面就是著名的花洲书院,宋代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办了此书院内的讲学堂,并在书院东侧建起百花洲,这花洲书院便得名了。本来是要游花洲书院的,但要8点半才开园,我们只在门口拍些照,便出发去 40公里外的淅川县陶岔村。一路小雨淋漓,道路泥泞。
原本无名的陶岔小村,现在是南水北调的渠首,丹江水库的南水将以170米的落差,从陶岔村头的渠首流向北方,2年后北京人民就要喝上这里的水了。9点半到陶岔村头,一道深深的大渠横在眼前,渠下是热闹的大工地,南水北调的渠首大坝正在修建,距离176.6米的目标坝高还差很多,到2013年才能竣工。岸上山坡醒目的大红标语让人温暖,“确保一渠清水送北京”。洛桑队长说,我们是代表北京人民首批考察渠首的。面对这样世界瞩目的大工程,我们心理受到极大震撼,南水北调,了不起呀,不久的将来,北京、天津,还有河北,都能喝上丹江库水,幸福呀。我们参观了工地,同水电建设11局的建设者们攀谈。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衷心感谢他们的辛劳。渠首之行,长见识,值得呀。
10点40分离开渠首,我们前往荆紫关和白浪镇。路经淅川县城已是中午,我们美美的吃了一大盆烩菜,又走马看花地游览了一下县城内的范蠡公园。范蠡原来是淅川人,功成名就后回到淅川经商,成为一代商圣。公园里有范蠡祠堂,还有一尊西施巨型雕像。也许雕的是中年西施,没有想象中的美丽。
淅川县到荆紫关镇72公里,下午3点到达。荆紫关镇是河南的历史文化名镇,坐落在丹江岸边,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唐代后期形成商业古街,兴盛于明清时期,凭借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竟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成语“朝秦暮楚”便源于在此镇发生的秦国和楚国交战,这里白天属于秦国,晚上被楚国夺取,第二天可能又会易手。荆紫关镇的古街经过复修,古街很长,当年的禹王宫和山陕会馆的老建筑还在。走在这条古街上,追思久远往事,感怀世事沧桑。
白浪镇距荆紫关镇只有3公里,过丹江大桥不远就到,镇边正在修“一脚踏三省”的大园子,那座高塔已经耸起。白浪镇是真正的三省结合点,镇中有个大牌坊作为省界,东边是河南,西边是陕西。我们穿过一条小巷,找到那座“一脚踏三省”的碑亭,亭中有块三角石,分别标着“豫、鄂、秦”,这就是声名远扬的“三省石”,脚踩上真就“一脚踏三省”了。千里迢迢找到“三省石”,我们哥几个很兴奋,争相踩踏。后来,白哥和一舟竟坐上去,来个“一屁股坐三省”,牛呀。这小小白浪镇,让我们大大地风行了一阵子,围着石头转,三省顷刻始于足下,心里痛快啊。
计划是晚上住西峡县,我们不想走回头路,走小路直奔西平的沪陕高速。这一带都是山区,路况很差,一路雨雾蒙蒙,还不时走上岔路,挺艰难。走到陕西界的木家涯村,有条小河,公路桥被山洪冲毁,只能涉水过河。洛桑队长不愧是老江湖,驾车激流勇进,两段河流都胜利越过,我们为之喝彩。天黑如墨,山路蜿蜒,我们终于在晚6点驶上沪陕高速,7点到西峡,住进如家心怡快捷酒店。今天游的热闹,玩的辛苦,走的艰辛,晚上聚在饭店,吃新疆大盘鸡、孜盐羊肉,小酒喝起来,庆祝一天走三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