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慰

标签:
资助贫困孩子希望情感 |
分类: 难忘经历 |
安
今天收到了云南师宗两个彝族孩子给我的来信,拿在手里,觉得特别的亲切。自从三年前开始资助他们上学,每年都能收到他们的来信。今年,他们已经19岁,由初中升入了高中。虽然上大学对他们依旧是个梦想,但他们还是在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他们都是云南大山深处的苦孩子,家境十分困难,从小在苦难中长大。他们又都是懂事的好孩子,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知道关爱家中的弟妹,知道勤俭,知道刻苦。我深深地同情他们,觉得资助他们上学是我的的责任,我的义务,我的荣幸,是尽我的一份力量。
这次来信,两个孩子同样写的很认真,笔划工整,字迹清秀,满满的两页多。他们向我汇报学习情况,谈起在学校的生活,以及家庭的困难。字里行间透射出孩子的理想、努力和感激之情。
男孩深情地写到:“叔叔,您的资助如甘露,浇灌了我这株快要枯萎的禾苗;您的资助,如一盆炭火,在冰天雪地里给我送来温暖。我如鱼得水。叔叔,我很庆幸能得到您的资助,能继续读书,我衷心地感谢您。您的资助我永远铭记在心,我一定以您为榜样,等我成年以后,我会象您一样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女孩在信中说;“叔叔,说实话,有您的资助,我真的感到很幸运。我不知道要说多少个谢谢,不知道怎样感谢您,我想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要为同我一样的人提供一点帮助。”
读着他们的来信,就象读着自己孩子的来信,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和慰籍。我同他们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但我一直在挂念着他们,期待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城里的孩子们,多是蜜罐中长大,哪知道什么叫贫困,什么叫苦啊。可这些穷孩子能吃饱,能上学就是他们最奢侈的愿望。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很清苦,学习却很刻苦,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拼搏着。他们的处境让我同情,他们的精神却让我感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都是培养真正的人。什么是真人呢,就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联想到这两个孩子,我只是小小地资助他们上个学,他们却一次次来信感激我。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感恩。他们准备将来也要去帮助别人,说明他们有了良好的品德。他们在根除由贫穷伴随的陋习,保持着纯真和友善,走向做一个真人。我有时想,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影响,他们或许考不上大学,但通过接受教育,他们会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爱心的人。将来不管是做工还是务农,他们一定会是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上面一组图片,是来自灾区的困难孩子的图片,看了让人想流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