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感悟随笔医院精神病人 |
分类: 健康人生 |
他们真的痛苦吗?
位于沧州市的一家精神康复医院是我的安全责任承包点,一年中总得挤出时间去检查几次,我也就有机会接触那些精神病人。这些病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行为变的异常,与常态的社会生活已经格格不入了。同其他疾病一样,精神病也带给人类痛苦。但每当我面对他们时,我竟会冒出一个想法:他们真的痛苦吗?
当我随陪同的医院人员迈进病房时,身后的铁门“哐”的一声关上,我的心也跟着一震,产生一种进入监狱的感觉。眼前是一群穿着病号服,同外界隔离的精神病人,大都身型佝偻,表情木纳,步履迟缓,听不到他们的交谈和笑声,好象一群沉默的羔羊。见我们走进,他们似乎也会好奇的抬头张望,但那呆滞的眼神就象动物的目光,看不出喜怒哀乐。女病房有好些年轻的病人,正是如花似玉的年华,却不讲修饰,甚至有些邋遢,没有半点美感。也许是医务人员的有效调教,也许是镇静药物的长期作用,他们都很听话,倒有点象幼儿园的孩子,只是缺乏了孩子的欢快活泼。
医务人员向我介绍病人的生活时,才知道他们是极有组织的一群人,对医务人员的指挥极其顺从。每天早上6:30,护士把他们叫起,在护士的督促下叠好被子,再每10人一组,在护士的监管下排队去洗漱,这时护士要防止有人用牙刷自残或吞下。7点钟所有的病人集合到院子里,做操或跑步,病人们很安静,没有人吵闹喧哗。7:15病人集体去食堂吃早餐。7:30回病房等医生查房。8:00病人在走廊排队吃药,每人拿着自己的杯子,由护士倒上水,发药、吃下,再张嘴“啊”一声,让护士检查药是否咽下。之后,病人开始分流活动,接受不同治疗,有电疗、听音乐、跳舞、画画,还有的写日记。大厅里有电视,没有特殊治疗或治疗回来的病人可以去看,护士让看哪个台,就老老实实在那看,谁也不打扰谁,比幼儿园的孩子还乖。当然,刚入院的病人也有狂躁的,但医务人员有办法,很快就会被控制住的。中午12点吃午饭,炊事员先盛好,每人饭菜各一碗,坐好后统一开吃。饭后午睡,2:00起床又排队吃药。下午可以自由在病区内活动,到5:00开晚饭。7:00排队吃药后可以再看会儿电视。8:30上床睡觉。
我问这里的医生,精神病人痛苦吗?医生说他们并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情感已经麻木,真正痛苦的是他们的家人。是啊,谁家摊上个精神病人,那才是全家的痛苦呢。这些病人食欲极好,虽然伙食一般,却饭量大,吃的香。我看过他们吃饭,吃的不但香,而且特别投入,没有人说话,也不剩饭碗,也不掉饭粒。他们睡的好,大量服用镇静剂使他们特别爱睡觉,也睡的塌实。他们除了医院提供的衣被和水杯,基本没有个人用品,也没有读物和娱乐品,生活规律而单调。世人苦苦追求而又时常为之痛苦的金钱、权利和美色,已不为他们所动。平常人为情所产生的悲悲喜喜,他们早已是漠然。有好些病人,在这里已经住了20年,并没有象监狱服刑的犯人那样望眼欲穿的想出去,他们遗忘了社会和自我,已经以医院为家,真的是“要把这牢底来坐穿。”
我有些相信了,精神病人并不痛苦,起码他们没有认为自己痛苦,甚至都不承认自己有病。他们不理会天地变化,不在乎人情冷暖,是真正超脱的一群人啊。反过来,我们这些所谓正常人,才是真正的凡夫俗子,满是小家子气,有那么多的欲望,那么多的不满,那么多烦恼,有时还无病呻吟,怨天忧人。摊上点事或得了个病,那可就吃不好,睡不着,精神压力的不得了,连笑都不会了。
精神病人是由于情感麻木,便感知不到什么是痛苦了。而我们理智健全的人,却免除不了痛苦的缠扰。我时常想,做一个永远快乐的人有多好啊。保持快乐的前提就是想办法远离痛苦。人生如同在海上远航,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谁都会遇上让你痛苦的事。远离痛苦的真谛是培育一个良好的心态。心态好的人,能包容和消化痛苦,并且会放大自己的快乐,久而久之,便会痛苦慢慢少了,快乐也就渐渐多了,就会成为经常快乐的人。那些精神病人原先多是心态有问题的人,如果我们有了好心态,自然会远离精神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