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妃甸开发见闻 |
分类: 旅行游记 |
曹妃甸见闻
在唐山南部、渤海湾西岸,有一座16平方公里的海中沙岛,横亘在直沽海口。小岛原本无名,当地有着一段美丽而凄婉的传说。在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随军东征有个叫曹娴的妃子,姿容秀丽,能歌善舞,且善吟诗作画,深得宠幸。由于曹妃体弱,途经这个小岛时身染重病,竟病死在岛上。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殿,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从此小岛就有了名字。后来由于海啸,摧毁了岛上的曹妃殿,人们便称小岛为曹妃甸了。
千百年过去了,时光已经流进了21世纪。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个曹妃甸,这个昔日鲜为人知的荒凉小岛,开始演绎着一段美丽的神话,一个中国未来的“鹿特丹”,一座生态、新型、现代的工业园区,将在这里诞生、升起、腾飞!
当乘车走上通往曹妃甸的一号公路时,我真正震惊了。大海中出现了一条18公里长的宽阔大道,右边伴随有铁路,左边是绿化带,再靠外的两侧还在填海,将会出现更宽的陆地。好一条壮观的海上之路!行进在这样的大路上,望着蓝天,望着大海,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怎能不为这浩大的工程而激动。你也可能联想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你一定会为中国人而自豪。当我真正踏上曹妃甸的脊背时,我才发现这里奇迹连着奇迹,到处都是神奇。
今天的曹妃甸,再不是过去那个贫瘠的小沙岛,它正在成为中国最大、最知名的港口之一。曹妃甸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公认的“钻石级”港址。它水深岸陡,不淤不冻,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港口。由岸边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曹妃甸的疏运条件便捷,疏港铁路可与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相连。由公路疏运,背靠唐山,境内相互连接的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可沟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辅以11条国道和省道。按照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将建成进口矿石、煤炭、进口原油和天然气四大专业化现代化港口,最终形成5亿吨的年吞吐能力。一期工程要建成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一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两座10万吨级天然气码头。挖入式港池煤炭码头将承担国家北煤南运重任,年中转量达2亿吨。
我沿着修长而弯曲的海岸线,参观这些建设中的宏伟码头和美丽的大海。阳光依旧那样热烈,海浪还是那样欢娱,大海上船只很多,这里的海也同岸上一样的忙碌。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投入使用,年装卸矿石的能力达3000万吨。只见一条由岸边伸向海中的引桥,再横折延伸出808米的高桩梁板结构的装卸码头,4台橘红色的桥式卸船机,昂首伫立在码头上,向大海伸出长长的臂膀。一米多口径的两条淡兰色输运管道,由码头一路贯穿到岸上的存放区有几里地,紫褐色的矿石早堆成了若干座小山。煤码头正在兴建,岸上的广场好大,似乎可以赶上天安门广场,足以让我们领略它的规模,也有4台橘红色的卸船机,象几只巨大的雄鹰蹲踞在那里跷望大海,在偌大的码头上格外醒目。初建中的原油码头,就已显露出设计者的精彩端倪,一条天蓝色的粗大管线顺着人工填起的滩地,坚挺地伸向海上,枕卧在已经筑起3个水泥方墩上,三个红色拱形钢架横空飞跨,如同海上升起的一串美丽彩虹,不由地让人心中梦想纷飞。
原来的曹妃甸并不大,可如今的曹妃甸真不小。岛后那广阔的浅滩,通过吹沙垒石,一片片海中便生出陆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样浮出海面。如今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曹妃甸已再不平静。最引人注目的四大工程,即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厂,就要在这里拔地而起。矿石、油气和煤炭码头已初具规模,部分开始运行。占地二十一平方公里的新首钢正在紧锣密鼓的做新厂址基础设施建设,用不了多久,这里会耸立起两座世界第三、中国最大的五千五百立方米高炉,年产能可达八百九十八万吨铁、九百七十万吨钢和九百一十三万吨钢材。首钢和唐钢还将联合建设国内亟须的1500万吨精品钢项目,规模也为全国最大。大化工项目更是凭借了海陆优势,油气可从海上运来,可从南堡油田直接输送,不但要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和100万吨乙烯厂,还将建设一个1500万吨的中国北方原油储备基地。依托“北煤南运”和大秦线扩能分流工程,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建设起一座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460万千瓦。好一个曹妃甸工业区,涵盖了煤、铁、钢、油、路、港6大要素,真乃国宝之地呀,共和国伟大的建设者们,正在这里缔造新的辉煌。
当年的深圳,由一个不知名小渔村,飞速发展成为一座9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令世界瞩目。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一座新兴的美丽滨海城市,澎湃着科学发展的激情,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希冀和梦想,伟岸地展现在渤海之滨,焕发出独有的美丽和神韵,成为环渤海经济隆起带上的一颗璀璨新星,让中国骄傲,让世界惊叹。
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