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两次“走丢事件”看孩子的成长

(2013-01-09 14:14:49)
标签:

走失

智慧转化

埋怨

手机

育儿

分类: 与女儿学国学

     从两次“走丢事件”看孩子的成长
   不得不反省自己,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两次与孩子走散。不过从这两次的经历,确实看出孩子的不少变化。

第一次走丢还是2012年暑假我们去北京旅游。当时我和筝筝在科技馆玩,因为口渴,我让筝筝陪我一起去打水,小孩子贪玩,非要自己在一边玩游戏。我简单告诉她注意事项,就留下她一个人继续玩。可是等我打水回去找不到了孩子,我急的把她喜欢玩的所有的游戏场所都去了一遍。偌大的场地要找个孩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急的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跑来跑去。最后打算放弃,到广播台广播的时候,突然听到广播里叫我的名字,顿时又惊又喜的朝着服务台跑去,只见筝筝站在那里,看到我跑过来立刻哭成了泪人,我也就顺势带着孩子结束了游玩。

当我告诉她我们去水立方找爸爸继续玩水,孩子这才止住了哭泣。告诉我她是去找了负责打扫洗手间的一个奶奶,因为我曾经带着她去过一次洗手间,她觉得清洁工奶奶挺和蔼的,所以就求助了。听到孩子的叙述,我立刻表扬了筝筝,不过也指出他的错误,就是不应该自己随便乱跑。

第一次的走失,我想一定也把筝筝吓坏了。以为以后筝筝再也不敢乱跑了,没想到在2013年的元旦就发生了第二次的走丢事件。

2013年的元旦,烟台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我们一家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帮助筝筝奶奶去扫雪。从早晨七点一直打扫到中午十一点。最开始筝筝自己在一边堆雪人,我们几个大人都在一旁扫雪,一会扫完了这一部分,要去另外的楼层清扫,喊了筝筝好几遍,她都没有答应。我想反正也不远,一会我在回来找她。可是当我又回到原地的时候,场地空空的,不见了孩子的影子。我顿时慌了神,脑海里不停的闪现出坏人的样子,会不会别其他人拉走了等等。一边跑一边喊着,却始终没有回应。

过了好一会,一个保安走过来问到:“你是找孩子吗?传达室有一个,你过来看看是不是?”一听到好消息,我赶紧跑过去,筝筝从里边也高兴的跑出来了。而且还埋怨我说:“我打了你的电话一直都没人接呢。我是读经典的孩子,能想出来办法的。”,我这才想起我出门匆忙没带手机。可能是保安听到我到处喊孩子的名字,所以找到了我。后来筝筝告诉我,这次她找了一个阿姨帮忙,因为感觉阿姨比较热心,后来阿姨把他送到传达室了。她让保安给我打电话,结果我没带。等了好久。

看着筝筝我真是又生气又觉得好笑。生气是因为我叫她走,她不应答,这也算是给个小小的教训,高兴是因为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她还记得埋怨我没有带手机。呵呵。好了言归正传,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还是应该提前预防,给孩子做好安全教育。

1.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庭地址,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2.告诉孩子遇到事情应该怎么求救,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辨别好人的方法。比如找保安,警察,一些年龄大点的爷爷奶奶,或者和蔼的阿姨等等。

3.告诉孩子遇事不要慌张,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过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次的说教孩子就能明白的。

不过从这两次的事件,我还是能看出孩子的成长:

1.第一次看到我委屈的大哭,第二次看到我不但没有哭,而且还埋怨我没有带手机,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心智成熟了不少。孔子所说的“勇者无惧”大概就是需要这样来锻炼吧,呵呵。

2.第一次是在我的引导下,找到清洁工奶奶帮忙,第二次是运用妈妈教的理论,自己排查,找到了一个可靠的阿姨,得到了帮助。

   从这两次的事件中,可以明显看出孩子无论是处事还是心智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些除了靠平时的提醒更需要的是孩子的临危不惧和急中生智,是一个知识转化成智慧的过程。走丢这样的事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能享受到智生慧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