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要入睡之前,我们一家三口懒懒的躺在床上,开始了临睡之前的亲子阅读。昨天晚上读的是英文绘本,读书人是筝爸,听着父女俩的书声感觉格外的享受,筝爸不时的脱离书本,给筝阳讲解一些附加的信息,我则懒懒的躺在舒服的被窝里享受着。。。。。。,突然听到小筝阳大喊起来,“爸爸,这不是老鼠啊,这是兔子”,我一看,是筝爸讲到MOON
CAKE
的单词,月饼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被筝爸老眼昏花的硬是给看成了老鼠。听到小筝阳的话语,我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筝阳宝贝,你爸爸这是眼睛看花了,哎,人老了没办法,要不你来当老师,给爸爸读吧”,听到我的夸奖,小筝阳真的开始读起来了,而且还有有模有样的。筝阳读完之后,我又调侃筝爸:“你可真行啊,连个兔子和老鼠都分不清楚了,都是怎么学的,还当老师呢,呵呵,丢死人了,羞羞羞”,说着我又学着小筝阳的样子,做起了鬼脸,这下可把筝阳给笑翻了,她也一边做着小鬼脸,一边拍打着筝爸的肩膀,我们三个人就因为筝爸的这点小“错误”,笑的前俯后仰。。。。。。
笑声过后,看着小筝阳甜甜的入睡,我和筝爸总结了刚才的事情,通过筝爸的这点小“错误”,小筝阳很开心的争当了一次小老师,而且读的非常投入,因为加入了这次的开心笑料,所以今天学到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筝阳记得特别牢固,孩子在开开心心的谈笑中将知识记得更牢固,也增进了我们的亲子感情,大家都带着笑容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平时提起教育,我们想到的就是正襟危坐的课堂教育。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孩子和父母都难免会犯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将这些“小错误”运用到我们的教育契机中,让早教充满戏剧色彩,就会让孩子在享受这些“小错误”的同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生活中,我觉得可以犯以下三种“小错误”,这三个错误,在我家经常上演。
1.故意装傻的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经常犯这种的“傻错误”。比如有时为了检验孩子是否掌握了新学的知识,我就故意装傻“筝阳宝贝,快过来帮忙啊,妈妈这个故事看不懂了,这个小乌鸦怎么了,她喝不到水要渴死了“,听到我的求救声,筝阳就会立刻冲到我的面前,拿起书本津津有味的帮我讲起”乌鸦喝水“的故事,她讲完之后,我又故意装傻的说道:”哎,乌鸦的妈妈和筝阳的妈妈一样,都有点傻了,她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乌鸦把石子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喝到水呢,请小筝阳帮助乌鸦妈妈好吗?“又有了一次当老师的机会,小筝阳当然不会放过,赶紧让我告诉乌鸦妈妈,是因为石子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水位上升,乌鸦就喝到水了。通过这种故意装傻的方法,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机会检查下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大有好处的。
2.违反常规的行为:记得有一段时间小筝阳特别喜欢穿裙子,不分季节的都要穿夏天的公主裙,这寒冬腊月的穿着夏天的裙子,不感冒才怪呢。但是对于小孩子又不能采用强硬手段,我就提议和筝阳玩一个违反常规的游戏,就是我拿起画笔,给筝阳画了一副画,画里有很多的地方不合常理,小鸡在水里游泳,小鸭子爬树,冬天的一个小朋友穿着夏天的短裙子,在风中瑟瑟发抖,小筝阳看到我的画后,找出了我画中的错误,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开心的笑起来,赶紧脱掉了夏天的裙子,换上的冬装。为了满足孩子穿裙子的愿望,我又帮筝阳找了一个冬天的毛呢裙子装扮上,并且答应给她在买一条新裙子。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既不会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也给了孩子一种新鲜的玩法,给她一个自己承认错误的机会。
3.反着做的行为:有时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入一些让孩子故意反着做的游戏。比如有时我和筝阳就在家玩反着做的游戏,我喊起立,她就做下,我喊向左转,她就向右转,伸左手,她就出右手的游戏,这样在孩子有时犯得小错误中也可以锻炼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这些我们不经意或是故意犯的错误,也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欢笑,得到锻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