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绪流动娇气勇敢坚强育儿 |
分类: 新浪亲子和博论坛推荐文章 |
记得前几天筝阳生病,我带着她去医院打吊瓶,看到一个和筝阳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父母好几个人的强行控制下打针,那个场面可谓是很壮观,后来断断续续的听孩子妈妈抱怨:“这个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小时候哄哄就好了,现在不行,打个针都能哭成这样,一点不勇敢,都是个男子汉了,还这样不听话,哎”,,,,,,,就听到孩子妈妈不停的这样当着孩子的面唠叨着。小筝阳看到这个场面,也惊呆了,弱弱的告诉我:“妈妈,打针很疼的,我也不想打针了,看那个小朋友,我害怕”,没想到刚才的一幕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了,我赶紧安抚筝阳:“是的,宝贝,打针是有点疼,就是在扎针的那一瞬间,妈妈知道你很疼,但是打针是帮助你杀死那些细菌,如果你疼,就可以哭出来,行吗?”虽然我这么说了,但是看到护士拿着吊瓶过来了小筝阳本能的表示出了抗拒,不过当护士给她扎针的时候,还是伸出了小手,哭了一阵。第二次我上班没有陪着孩子去,是筝阳姥姥陪着去的。在出发之前,我还是先跟孩子进行了沟通:“宝贝,妈妈知道你打针很疼,上次也是因为看到一个小朋友哭,所以你也跟着害怕和哭泣了,这次咱们能不能比上次哭的时间短一点啊,因为你打过一次针了,哭也不能缓解疼痛,是吗,如果能做到哭的时间短点,就和妈妈拉钩吧”,听到我这么说,小筝阳不好意思的点点头,和我拉了勾,跟着姥姥出发了。晚上回到家,孩子高兴的跑到我的面前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就哭了一点点,只掉了两颗泪珠,护士阿姨还表扬我比昨天有进步呢,明天再去打针的时候,我就会忍住不哭的,你放心吧”,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我很庆幸,前天去医院看到的情景没有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坏的印象,也没有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孩子“娇气”的背后原因:
我们在医院遇到的事例中,孩子生病了本身情绪就不好,而且还要打针,所以孩子感到痛,这种感觉很真实,不会因为妈妈说他是男子汉就不疼。孩子的这种疼痛感得不到妈妈的认可和理解,所以孩子只能通过原始的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引起妈妈的安慰和关注。妈妈只有认可了孩子的疼痛感,给予孩子精神和肉体上的安慰和体贴,才会消除孩子内心恐惧,孩子才会真正的强大和坚强起来,而不仅仅是一句“你是男子汉”,就能让孩子勇敢起来。其实我在帮助筝阳克服害怕打针的过程中,也仅仅是因为认可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关心。
让孩子的“情绪流动”起来,让孩子学会更好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学会化解恶劣的情绪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
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比如孩子害怕和不熟悉陌生人而产生的认生情绪,这实际上是孩子安全意识萌芽的表现,因为害怕,因为认生,孩子才可以有效地抵御一些危险因素。再比如因为受到表扬而高兴,这种情绪可以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帮助他更好地发展。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明白无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都会接纳他,不要让孩子害怕情绪,对不好的情绪产生抵触,要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和告诉家人,这样会得到父母家人的帮助,更好的化解这些情绪。
2.父母要认可孩子的各种情绪:
不管孩子经历怎样的情绪,不管我们认为这种情绪是好还是坏,都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这些情绪,不要急切地试图去消除这些情绪。
共情是认可孩子情绪的一种绝佳方式。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认可他们的这种情绪,这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比如有一次筝阳还小的时候尿床了,因为害怕用被子盖起来试图不让我看到,我看穿她的小心思后,不但没有批评筝阳,而且还表扬筝阳很有创意,因为她尿出了一个很好看的小鹿呢,还指给孩子看哪个是鹿头,哪个是鹿脚,并且告诉筝阳,尿床不是什么错误,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种经历,以后睡觉后想要小便告诉妈妈,妈妈会帮助她,即使尿床了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小孩子都会这样,不用掩盖起来。小筝阳听到我这么说,开心的笑了,这样消除了孩子的尿床恐惧,筝阳尿床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也慢慢的适应了自己下床到小马桶小便,对于孩子夜晚小便问题,我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
3.帮孩子疏导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虽然情绪无所谓好坏,但是高兴的情绪带给人愉悦,负面的情绪让人烦躁,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应对情绪的方法,防止负面情绪的伤害。
(1)神奇魔镜让我开心一笑:
(3)情绪垃圾箱帮我倒掉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