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以来,手机,QQ群,论坛,博客,“圣诞节快乐”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一股温馨的问候暖流,几乎遍及所有信息可以抵达的地方。
是中国人热衷过圣诞节,还是圣诞节有特别引以瞩目的诱惑?传统的元旦即将来临,难道也不能和这样一个外国节日相媲美?
如果,把中西文化看作世界人民的精神大餐,那么,盛在中式餐盘里的圣诞西餐,袅袅着怎样的余味?
最沸腾的热情,是找个理由happy。
各大商场,人群集中的入口和大厅,甚至一些私人住所,都陆续摆上了一株株高低不一,装扮得鲜艳美丽的圣诞树。一些大街的商店将“圣诞老人”慈祥的笑脸挂上橱窗,街面飘出的音乐也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
其实,是人们想由衷地感受空气中弥漫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与浪漫气息。
最先,掀起圣诞节高潮的,是一些大学的学生,比如英语系。热血澎湃的他们,举办趣味盎然的圣诞节假面舞会,举办许愿桥活动,互赠礼物贺卡,连宿舍都被装饰得五颜六色。活力轻松的寻找生活的快乐,节日的氛围。这样,正好给喜欢浪漫和疯狂的年轻之心,以展示的营地。
中式圣诞节,更多的是逛街,是朋友聚在一起的群体联欢。女孩子们留恋在各种圣诞饰品之中,笑意盈盈。当然,中式圣诞节,没有任何宗教的原因,国人和耶稣没有关系。只是度过一个可以尽情传染快乐的时刻。
然后,是商家伺机促销的借口。
为了庆祝圣诞节,精品专卖店,商场,美容等行业,准备了精彩的现场抽奖,打折促销等活动,讨顾客欢心,吸引顾客,留住顾客。商家精美的新商品,对于节日的传播,有着推波助澜的力量。是否,中式圣诞节,有成为招揽顾客节日的嫌疑?
一些人开始疑虑,圣诞营销已经成为流行的消费命题。圣诞老人和他携带的礼物以及琳琅满目的饰品,倍受期盼。可是,长着大胡子的和善老头儿,为世界每个角落的孩子带去圣诞树和礼物,竟然有90%来自中国制造。中国商家在中西文化融合之中收获了不可估量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圣诞节成为家长给孩子送快乐的日子。
不少城市独子的家长,竭尽所能地将居室布置地充满圣诞气氛。孩子们对于圣诞节感到很新奇。因为孩子们看的故事书,动画片里不断地出现圣诞老人,圣诞树形象。在家里营造点圣诞氛围,赠送小小礼物,孩子们很开心,这也是年轻父母疼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传递祝福,传递愿望,变成舒展的,诗意的生活情趣。
很早,我看到过一个外国电影,片名忘记了。大意是一个贫穷的父亲,为了给孩子过圣诞节,在圣诞前夜,冒着特大风雪独自去很远的地方,砍回一棵松树。等到孩子们第二天醒来,挂满绚丽色彩礼物的圣诞树,就摆在他们的房间里,孩子们欢呼雀跃,让人感慨和激动,也因为那树蕴涵着深深的父爱。
虽然中国传统的节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元旦到了,这个节日和圣诞节,相同的都是表达祝福。前者更多的,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节日关乎的人群,也多数是成人的,理性的。后者是所有人群,大人和孩子一起,人文的气息,更浓郁一些。
一样大雪飘飘的世界,一样漫天飞舞的感动,一样冰天雪地的寒冷,一抹绿色,一个小小的礼物惊喜,一串铃铛的振动,一句温暖的牵挂,似乎冰雪融化的喜气,从天而降,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赶来,参加一个集会。
那时,雪,黑夜和一种庄严的气氛,因着一段音乐,一个童话,一个形象,缤纷起来,生动起来,是否,传递了对漫长冬天即将破土而出春天的喜悦与欢呼?
可是,真的没有外国人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不能不承认,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再联想到情人节,很多人都熟悉和重视二月十四的西方情人节,却忘记了中国的七夕相会。或者,很多人知道七夕,可是又有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忘记今天是七夕。要说浪漫,应该是七夕更浪漫。只是,缺少玫瑰的热烈表达。这样想起来,也是略微遗憾。
据悉,哈尔滨建立了“世界经典雕塑艺术长廊”,12座中西不同风格的彩色冰雕,有笑佛,兵马俑,丹麦美人鱼,爱神丘比特等,璀璨瑰丽。其中有一个冰景区主题是圣诞广场。竣工之后,这样一个胜地,一定吸引世界上所有民族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是一个深厚的民族,可以包容,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弘扬和借鉴,主体当然巍然而立。根,毕竟是根,自会岿然不动。
因为,我看到清华北大博士的忧虑: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这是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
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这行字,让我的目光停滞了很久。
对于偏远地区,很少有这样的热潮,这个节日,也是分年龄层次的。若是繁华城市普通一民,在能够带来快乐,带来生机与向往的日子,让别无所求的衷心祝福与美好心愿,多一个时间充沛表达,似乎也未尝不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