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汉字简繁体字之争”的思考

(2009-07-07 09:41:08)
标签:

繁体字

简体字

简化字

民族文化

扯淡

杂谈

关于“汉字简繁字体之争”的思考

——兼议“扯淡”

 

7月5日晚看CCTV-新闻频道《小崔说事》,内容是“关于汉字的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是与非的争论”。参与者大概是专家、学者,多数观众是可能是大学生。赞成废除“简化字”的人主张:繁体字蕴涵民族文化,应该保留……,简化字应该废除……。吴非认为这是一场“闹剧”,因此只看了一段,所以前面用了“大概”和“可能”两个词。

吴非认为这是“闹剧”的原因之一,是当晚还看了同一频道的《实话实说》,一位高中教师讲:“应试教育是让牛和马一起赛跑,牛虽然输了,但不能说‘牛无能’,问题是安排这件事情的人‘没头脑’”。那么,在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安排“汉字简繁体字之争”的人,是不是也没头脑呢?当然肯定不是“小崔”。

原因之二,与会者多是“有文化”的人,起码是成年人,那么,组织者为什么不让享用民族文化的大多数人,即农民和小学生参加辩论呢?他们虽然不是专家、学者,但他们肯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那么组织者为什么不听一听人口的大多数是什么主张呢?

原因之三,所谓“文化”,是少数人发现、发明的,供多数人使(享)用的事物才可称作“文化”,那么简体字和繁体字,那一种字使用的人多呢?当然,作为书法家和艺术家肯定喜欢繁体字,因为繁体字对于他们来说有发挥的余地和创作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民众中,有多少书法家和艺术家呢?

原因之四,鲁迅先生说过:“如果把谁都看不懂的东西也称作文化,那可真真的没了文化”。那么,对于广大民众和小学生来说,是繁体字容易看得懂,还是简体字容易看得懂呢?

原因之五,汉字自古就具有难认、难记、难写的弊端,因此在“汉语拼音”普及之前限制了民族文化的传播,那么,是让汉字成为少数人的“专属品”,还是成为多数人的“交流工具”呢?

原因之六,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了“蕴涵民族文化”,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废除简化字那样废除工业现代化呢?继续让我们的民众蓄发,继续穿长袍马褂呢?

原因之七,每个人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打破旧的、烦琐的东西,创造出新的、简单的东西,如“电脑”的发展过程。可是,我们总有那么一些人,以“保护民族文化”为荣,以“四大发明”为傲,用祖先的荣耀掩饰自己的无能,结果,“改变世界面貌的几百项发明没有一项属于中国”。

所以,民族文化也必须随历史的前进而“科学发展”。可是,为什么偏偏有人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来辩论汉字的繁与简呢?他是不是闲的没事干,用纳税人的钱在“扯淡”呢?当然也难怪,人浮于事的现象太多,于是有许多人花纳税人的钱在“扯淡”;于是,吴非也“扯淡”—— 与几位老友议论此事。

有人这样理解:现在港、澳、台都使用繁体字,是他们不喜欢简体字,所以才拿出来争论。于是吴非又想到2006年,上海某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提出:“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建议不再用“龙”作为民族的象征、图腾和吉祥物,而且以此为课题开始立项研究新形象。那么,只要有人不喜欢,或者不高兴,我们就放弃“多数人使用”的东西(文化),我们还有没有一点“民族自尊”呢?

所以,吴非以为:只要是多数人享用的事物就应该保留;而且,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能节省的“词”和“字”也应该简化,如“的、地、得”是否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的”来代替,因为吴非也是个“小学生”:至今不会用“的、地、得”和“象”与“像”;更用不好“ 检、拣、捡”。看,吴非也会“扯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