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夏之鸢尾
夏之鸢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8,43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014-10-16 22:36:49)
标签:

高迪

圣家堂

巴约之家

桂尔公园

旅游

分类: 欧洲
在这个世界上,我想不到有另外一座城市,它的名字会和一位建筑师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座城市慷慨的给予这位建筑师最大的空间,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天才,而这位建筑师又留给这座城市无比丰厚华丽的文化遗产。每年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多是慕名前来为了一睹这位建筑师留在世间的奇迹(不管能不能看懂)。不用说了,这座城市就是巴塞罗那,而这位建筑师当然就是高迪了。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很久以来巴塞罗那就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之地,当圆梦之时,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当然是这世间无出其右最为著名的在建工程——圣家堂。尚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可能也是独一无二了。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连接西面正中两座高塔桥上的耶稣铜像,代表耶稣升天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圣家堂西面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


高迪设计的圣家堂共有18座高塔,其中东面(Nativity Facade 耶稣诞生)西面 (Passion Facade 耶稣受难)还有南面的Glory Facade(耶稣荣耀)会各有4座高塔,共12座高塔代表耶稣12使徒(其中也包括犹大)。12座高塔中会再建造6座高塔,分别代表四福音书作者、圣母玛利亚还有耶稣基督。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将会是18座高塔中最高的一座,规划是170米高,只比巴塞罗那的Montjuic山低一米,因为高迪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他认为他的创作不可能超越上帝的。目前热火朝天的圣家堂工地只完工了8座高塔,东面西面各有4座。预计完工时间是2028年,建成时将会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真是让人期待,希望圣家堂建好之后我还能再来巴塞罗那。

由于我们的参观时间是下午,只有西面也就是耶稣受难这一面被夕阳照亮。回想起来还是应该按照旅游手册上的建议,在早上去参观,这样东面即耶稣降生这面就会被照亮。初升的朝阳代表着基督的诞生,而下沉的落日代表着基督受难,这也是基督降生和受难两面分别安排在东西两个朝向的原因。

耶稣受难这一面给人感觉并不好,这应该也是出于高迪的构思,通过对耶稣受难场面的刻画描述人类的罪,让人看了心生畏惧。由于高迪在世时只进行了耶稣降生这一面的建设,其他部分都是后人通过高迪的圣家堂模型和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图纸文字进行,但据说也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计划。耶稣受难的雕刻部分由Josep Maria Subirachs 率领的团队完工,但他们创作的雕塑引起了不少争议,主要是雕塑的风格与高迪的风格太不一致。反正我是觉得太现代派了,创作团队可能觉得刚硬粗糙的线条可以带来戏剧化的效果,但和东面的雕刻相比风格反差太大,外星人造型的罗马士兵不知道是不是从Casa Mila的烟囱吸取的灵感,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星球大战呢。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


圣家堂东面即基督降生这一面就让人觉得愉悦多了,这也是出于建筑师的本意,因为基督降生本来就是一件充满喜悦的事情。由于高迪设计圣家堂时就把它作为森林来构思,东面的外观像是神秘的魔法森林。由于石块本身的颜色,我远远看上去又觉得像融化的巧克力。

圣家堂东面有个小公园,里面有个小水池,这是早晨来照圣家堂全景的最理想地点。旁边还有游乐场,当地的居民在那忙着打滚球,没人多看圣家堂一眼,想想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天天这么多人不远万里就是为了来看它一眼,但在当地人眼中早成了见怪不怪的背景了。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8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9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0  新旧部分的石块颜色明显不同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1


基督降生这一面建于1894到1930年间,绝大部分是在高迪监督下完成(高迪去世于1926年),因此可能是整个圣家堂中最体现他原来设计思路的部分。墙上的雕塑体现了高迪自然主义的风格,很多动物或植物的雕塑都有象征意义。部分雕塑出自高迪之手,部分雕塑由日本雕刻师Etsuro Sotoo完工。Etsuro Sotoo深受高迪影响,为此在他37岁的时候还改信罗马天主教,在日本绰号为“日本高迪”。由于这一面描绘基督降生的场景,这些雕刻让人看了心生愉悦,和基督受难那一面相比也比较符合人民群众能接受的审美。

高迪本来是打算给这一面的雕塑都上色的,不知道最后教堂完工时这面墙上的雕塑是否还会上色。我觉得没有上色看起来层次感有点不明显,人物形象不够突出。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2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3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5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6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7


如果说基督降生这一面让人感觉是魔法森林的入口,那么进入教堂内部,才真正进入奇幻的森林。在教堂内部一根根巨大的柱子如同树干,在高处又分出枝杈,承托着教堂顶部的重量。枝杈的顶端似乎是一片片叶子,又像盛开的花朵,装饰着天顶。这是一片巨大石块组成的原始森林。高迪曾说过树干和人体的骨骼是最理想的结构,教堂内部的设计遵循了他一贯的思路,而他独特的自然主义风格表露无遗。

除了在外观装饰上的独特个人风格,高迪在建筑结构上的创新也使他无愧天才建筑师的称号。传统的哥特式教堂由于承重的需要,在教堂外墙外需要加减笨重的扶壁(buttress)来支撑。但高迪独创的“悬链拱”使得建筑物的重量被拱和柱子分散,不再需要扶壁。而且在传统哥特式建筑里在拱顶需要安拱顶石的地方,在高迪的建筑中就可以留出空位让光线照进来。听起来真是很天才是不是?反正我是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尽管对于结构力学的了解为零,也不妨碍我欣赏教堂内部华丽奇幻的装饰。一面面艳丽的彩窗漂亮极了,还是在黄昏的光线中,如果在白天过来应该更漂亮吧。粗糙的石墙被彩窗里透进的光线照亮了,让人心生感动。高大树干上的椭圆型装饰是什么呢?看起来似乎是树干上的甲壳虫,但上面还有字,应该也有特殊的含义吧。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8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19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0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1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2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3


参观完教堂的出口在基督受难面,巨大的门上是来自圣经的语句,用各种语言雕刻在门上,其中包括加泰罗尼亚语。只有怀抱对上帝的赤子之心,才能构思出这么伟大的一座建筑吧。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4


除了圣家堂之外,我们还参观了高迪设计的另外三座世界遗产建筑,分别是巴约之家(也称为巴特娄之家 Casa Batllo), 桂尔公园 (Park Guell) 还有 桂尔宫 (Palau Guell)。其中我最喜欢Casa Batllo, 也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太精致了。

Casa Batllo被当地人称为骨头屋,因为建筑外立面底层用于支撑的柱子看起来实在很像一根根骨头。同时,整幢房屋又让人联想到一条巨龙,外墙色彩缤纷的碎瓷片装饰像龙身上的鳞片,而房顶拱起的部分像是巨龙的脊背。最有趣的是屋顶上还有扇小窗口,看起来不就是龙的眼睛吗?参观之前可看一下Casa Batllo网站上一部制作精良的短片,也许可以更好的理解高迪设计这幢房子灵感的来源,其中不少似乎都来自海洋呢。这也不奇怪,高迪除了深爱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之外,也为自己所处的地中海地区而骄傲。他曾说过地中海沿岸人民似乎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作的灵感呢。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5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6  二三层波浪状窗户外的支柱看起来不像是骨头吗


Casa Batllo是我唯一事先在网上买票的地方,担心现场排队买票的人太多。可能是我们一早就赶去的缘故,门口并没有很多人,还好没有再多花钱买fast pass (在参观者太多的时候不用排队进入)。门票包含讲解器费用,但我们又额外交钱选择了有图像显示的视听讲解器,好处是除了语音讲解还有图像还原房间原本的布置,但乐爸觉得附加值不大。

除了整体造型引人注目之外,整幢房屋从上到下在细节处的设计都一丝不苟,身处其中不由感受到这是高迪倾注了爱和心血的作品。高迪在这幢建筑中努力避免一切直线,无论是蘑菇状的壁炉还是造型可爱的木椅都让人觉得很童话。楼梯的扶手还是房门的把手都契合人手的结构,惊叹他能注重细节到如此程度。最让人惊艳的二层的大房间,波浪状的窗户外是高雅的格拉西亚大街。Josep Batllo给予高迪最大的创作自由设计出一幢独特的建筑,使Casa Battlo 成为这条大街上的一个亮点。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7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8  据介绍外墙的彩色碎瓷片是想表现池塘里的睡莲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29


Casa Batllo本来是旧屋改造项目,高迪说服了当时的屋主Josep Batllo这幢房子不用推倒重建,而只是扩大了中央的天井部分使得房间的采光效果更好,我觉得这个天井也是整幢房屋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给人提供无限遐想的机会。由于天井顶部的光线充沛而底层较暗,天井内部蓝色瓷砖的颜色也是从上而下越来越浅。看起来有点像个游泳池是不是?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0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1  这里的窗也很漂亮,很喜欢这些冷暖色调的对比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2


除了第二层之外很多房间都不对外开放,但那些造型各异的门窗还有漂亮的楼梯也很值得欣赏。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3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5


网上介绍说高迪只能在最广义的分类中被归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或新艺术风格,因为他的建筑实在是太独树一帜。其他新艺术风格建筑主要体现在建筑表面的装饰 设计,而高迪的建筑除了装饰设计的独特外,在内部的结构包括通风采光等细节的处理上都匠心独具。比如在Casa Batllo 里,门窗上下会有类似鱼鳃的通风窗。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6


海洋似乎的确给了高迪设计这幢建筑很多灵感,除了类似鱼鳃的通风窗外,天顶上的环状水珠,漩涡状装饰,都似乎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7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8  二层的平台花园上也有高迪标志的碎瓷片装饰


顶层的走廊也是个美丽的地方,一座座弧形的拱似乎是脊椎动物的骨架,其实这也是高迪独创的60个"悬链拱"来支撑屋顶的重量。值得注意的是侧墙上有点像百叶窗的通风设计,不仅使走廊内空气流通同时还避免雨水流入。大师就是大师啊!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39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0  在这里还有不少储物空间


Casa Batllo的屋顶平台也是最出彩的地方之一,四组碎瓷片装饰的大烟囱太有标志性了。和这些流光溢彩的大烟囱相比,周围的建筑顿时显得太乏味单调了。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1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2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3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5


除了圣家堂和Casa Batllo,另一受人欢迎的高迪作品便是桂尔公园。桂尔公园是企业家桂尔开发高迪设计的一个烂尾项目,桂尔公园内的中心区域现在要买票进入了,建议提前在网上买好省的到现场排队还受时间限制。我们就是排了半天队买了票后还要等45分钟才能入内。其实桂尔公园内除了入口处的两幢童话小屋还有平台上的马赛克长椅其他可看的不多,公园高处望出去的景色倒是挺漂亮的。这里有不少野生动物,我们惊喜的看到非常漂亮的小鸟。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6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7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8  这是我迄今为止在动物园外看到的最漂亮的小鸟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49  俯瞰桂尔公园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0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1  公园著名的平台还有海蛇状的马赛克长椅


公园的马赛克长椅是最出彩的地方,可以想象在以前这里应该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点,但现在又收费又限制入场人数平台上应该只剩游客了,众人多会坐在长椅上摆拍个幸福的到此一游照。 那些碎瓷片拼成的图案让我看了有个冲动,想把所有的图案都拍下来,但其实也不过是各种色彩花纹随机拼成的图案罢了。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2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3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5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7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8


从平台下来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通向高迪设计的”洗衣妇长廊“,另一条则通向后来新建的奥地利花园。我很喜欢这个小花园,在七月初这里的薰衣草还有不知名的兰花开的美丽。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59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0


我们最后才从公园的正门出来,这里有太多的游客。巨大的变色龙几乎成为公园的代表标志,也是高迪作品的一个象征符号,代表了不断的改变。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1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2


我们最后参观的高迪重要作品是他早期为企业家Guell(桂尔)设计的住宅桂尔宫(Palau Guell), 位于老城的拉巴尔区(Raval)内,距离兰布拉大街不远。高迪很幸运的在刚从巴塞罗那建筑学院毕业后就受到工业巨子桂尔的赏识,为他设计建造了不少作品。我禁不住想到高迪和梵高都是充满奇思异想的天才,他们的创作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当时社会的审美迥然不同,但两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相比起来高迪真是太幸运了,也许是当时的巴塞罗那有极为开放包容的创作环境吧。

由于是高迪早期的作品(1886-88),桂尔宫的风格和其他几座我们看过的建筑都很不同。在这段时期内高迪受到东方文化影响比较多,也体现在房间的内部设计装饰中。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3  漂亮的两扇大铁门,在旧时宾客的马车可以从其中一扇门进入,通过坡道马车进入地下,而宾客沿楼梯走上会客厅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4  桂尔宫的外观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5   只有房顶的烟囱,才能和高迪晚期的作品联系起来


高迪亲历亲为完成了房间内每一处细小的装饰。与Casa Batllo不同,走在Palau Guell内我们感受到一种高贵庄重的氛围,和主人的身份吻合。无论是木雕还是铁艺都极尽华丽精致。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6


在大厅内我们欣赏到一段管风琴乐曲。房间天顶部分有许多小孔,在夜晚灯光点缀在外面,给人繁星闪烁的联想。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7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8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69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0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1  高迪在这幢建筑中依然注重自然光的运用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2  天台的烟囱没有后期的独特,但上面的碎瓷片已经是高迪的独特风格


除了上面所参观的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高迪作品,在老城内的皇家广场还可以看到高迪刚从学校毕业后设计的广场路灯。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3


在城堡公园里,还可以看到高迪在学生时代协助Josep Fontsere设计的大喷泉。高迪为这个喷泉设计了一个洞穴,可见当时他的设计已经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4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5


巴塞罗那之五:向大师致敬之旅
76


我们的巴塞罗那之旅,参观了除Casa Mila (米拉公寓)外其他所有位于市区的高迪重要作品。正是由于高迪的建筑,巴塞罗那才如此独特。我想,巴塞罗那和高迪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见了对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