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去平安神宫寻找最美的春天

标签:
京都平安神宫古都樱花 |
分类: 亚洲 |
又是一年樱花季,补写去年此时京都之行最后一篇赏樱游记。
去京都之前,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定要细细读上一遍的。《古都》,将京都的春、夏、秋、冬都描写的极为优美,而其中尤以春季樱花盛开和秋天枫叶如火的时候最为动人。翻开这本书,透过人物的命运和四季的变换,似乎得以大致了解这座古都的精神气质。
在作家的眼中,最能代表京都春天的地方,就是平安神宫的神苑(花园)了。

1
《古都》的第一章便从京都之春写起。千重子和真一去赏樱,便约在了平安神宫。作者不吝笔墨,介绍了平安神宫的历史,描写了垂枝樱的美丽。
“平安神宫的“时代节” 也是有名的。这座神宫是为了纪念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在京都建都的桓武天皇,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营造的。神殿的历史不算太长。不过,据说神门和外殿,是仿当年平安京的应天门和太极殿建造的。它右有橘木,左有樱树。昭和十三年还把迁都东京之前的孝明天皇的座像一并供奉在这里。很多人就在此地举行神前婚礼。
更令人神往的是,装饰着神苑的一簇簇的红色垂樱。如今的确可以称得上除了这儿的花朵,再没有什么可以代表京都之春的了。
千重子一走进神苑入口,一片盛开的红色垂樱便映入眼帘,仿佛连心里也开满了花似的。“啊!今年又赶上京都之春了。”

2

3 有摄影爱好者在拍水中的硬币

4 这些粉色的却并不是真樱花,而是纸扎的假花

5 神苑一角,满园春色关不住

6
既然川端康成对平安神宫的樱花有这么高的评价,那么来到京都赏樱,平安神宫是一定要去的,即便是风雨也不能阻挡我的决心。
实际上,我们去了两次平安神宫。第一次风雨交加,虽有雨伞但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神宫内路面都是细碎的砂砾铺成,被雨水浸透了非常难走,更别提还要推着乐乐的小车了。我俩拉着小推车好不容易才走到神苑门口,发现还要入场费600日元,而我们身上的日元又不够,所以只能悻悻折返。还好乐乐的小车有雨披,所以她倒是没有被雨淋着,但我们的鞋子都湿透透了。
本来有这么郁闷的一次经历,乐爸都不太想再去了。但出于对川端康成的膜拜和对《古都》的喜爱,第二天风雨小了,我们又再次前往平安神宫。这次顺利进入了神苑。

7 从地铁站出来经过一条特别幽静的小路

8 风雨之后这里已是落英缤纷

9

10

11 河两岸也是樱花。本身水泥桥但栏杆漆成红色,配合这里的风景

12

13 有小学生在神宫门外做募捐

14 红枝垂花期较晚也已开得轰轰烈烈了

15 神宫不需门票,但进入神苑要买门票
神苑内是八重红枝垂的天下,处处都是如垂柳一般的垂樱。那些垂樱长得高大,枝干如伞伸展出很远,几乎每棵树下都有支撑的木架,也成了一景。八重红枝垂的花期比染井吉野樱要晚,本应正是盛开的时候,可惜前一天的风雨,已经吹落了不少樱花。原本是绿色的青苔地面和池塘,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粉红色。

16

17 在这里还有一辆非常古老的电车

18

19

20

21

22
枝垂樱开满樱花的窈窕枝条,如同少女的身姿一般柔美。我觉得它是最美丽的樱花品种之一。在《古都》内,透过人物的感叹,川端康成也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他们一来到西边回廊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便是红色垂樱,马上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景色。这才是真正的春天!连低垂的细长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开满了红色八重樱,像这样的花丛,与其说是花儿开在树上,不如说是花儿铺满了枝头。
“这一带的花儿,我最喜欢这种啦。”
千重子说着,把真一引到回廊另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棵樱树,枝桠凌空伸张着。真一也站在旁边,望着那棵樱树。
“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女性化了呀!”真一说。“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使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盈……”
而且八重樱的红花仿佛还稍带点紫宝色。
“我过去从没想到樱花竟然会这般女性化。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还是它的娇媚、润泽。”真一又说。”

23

24
走在神苑之中,有种奇妙之感,似乎千重子、真一、苗子那些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塑造的人物,变得真实了。不是吗,那蜿蜒的池畔小路,古色古香的泰平阁,还有水池中的踏石,不都是千重子和真一曾经走过的路吗?

25

26

27

28
神苑内除了八重红枝垂,其他白色粉红的山樱还有茶花也在盛开,放眼望去处处是花,真是美极了。

29

30

31

32

33

34

35
《古都》整个故事的基调,有着隐隐的忧伤和哀愁,那是人物面对自己无法改写的命运而发出的叹息吧。即便在这么美丽的京都春天中,千重子眼中的风景,似乎也带着点淡淡的忧愁。
也许,那忧愁也来自于作家的担忧。二战之后,面对着美国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工业的竞争,京都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川端康成希望在《古都》中把京都描绘成日本人精神上的故乡, 但不无担忧的看到京都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也必将发生变化。在《古都》的其它章节,作者其实已经表达了对于京都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的微妙态度。
在我看来这些变化也不能说是坏事。这座城市千百年来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吗?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一成不变的呢?保留传统的意义也并不在于固步自封。
今天的京都,看起来似乎也把传统文化保留的挺好,只是街头放眼望去都是衣着时尚的女子,身着和服的传统美人只是点缀。在新潮的外表下她们是否还有千重子那 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呢?不得而知。不过在樱花季节的地铁站里经常看到学校组织来演出传统舞蹈的学生们,他们的舞姿和歌唱充满热情,似乎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 豪。
在这平安神宫的神苑之内,我们漫步在落英缤纷的樱花林间,走过依然潮湿的池畔小路。阳光不时从云缝后钻出,水面浮动着泰平阁的倒影。和服木屐的窈窕身姿不在,各国语言在耳畔此起彼伏。今天的平安神宫,依然还是《古都》中的布景,但风景似乎已经不同。

36

37

38

39 也喜欢日本松树的美

40

41

42

43

44

45 看看这树干上规整的绳结,反映出多么认真的工作态度!
去京都之前,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定要细细读上一遍的。《古都》,将京都的春、夏、秋、冬都描写的极为优美,而其中尤以春季樱花盛开和秋天枫叶如火的时候最为动人。翻开这本书,透过人物的命运和四季的变换,似乎得以大致了解这座古都的精神气质。
在作家的眼中,最能代表京都春天的地方,就是平安神宫的神苑(花园)了。

1
《古都》的第一章便从京都之春写起。千重子和真一去赏樱,便约在了平安神宫。作者不吝笔墨,介绍了平安神宫的历史,描写了垂枝樱的美丽。
“平安神宫的“时代节” 也是有名的。这座神宫是为了纪念距今一千多年以前在京都建都的桓武天皇,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营造的。神殿的历史不算太长。不过,据说神门和外殿,是仿当年平安京的应天门和太极殿建造的。它右有橘木,左有樱树。昭和十三年还把迁都东京之前的孝明天皇的座像一并供奉在这里。很多人就在此地举行神前婚礼。
更令人神往的是,装饰着神苑的一簇簇的红色垂樱。如今的确可以称得上除了这儿的花朵,再没有什么可以代表京都之春的了。
千重子一走进神苑入口,一片盛开的红色垂樱便映入眼帘,仿佛连心里也开满了花似的。“啊!今年又赶上京都之春了。”

2

3

4 这些粉色的却并不是真樱花,而是纸扎的假花

5 神苑一角,满园春色关不住

6
既然川端康成对平安神宫的樱花有这么高的评价,那么来到京都赏樱,平安神宫是一定要去的,即便是风雨也不能阻挡我的决心。
实际上,我们去了两次平安神宫。第一次风雨交加,虽有雨伞但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神宫内路面都是细碎的砂砾铺成,被雨水浸透了非常难走,更别提还要推着乐乐的小车了。我俩拉着小推车好不容易才走到神苑门口,发现还要入场费600日元,而我们身上的日元又不够,所以只能悻悻折返。还好乐乐的小车有雨披,所以她倒是没有被雨淋着,但我们的鞋子都湿透透了。
本来有这么郁闷的一次经历,乐爸都不太想再去了。但出于对川端康成的膜拜和对《古都》的喜爱,第二天风雨小了,我们又再次前往平安神宫。这次顺利进入了神苑。

7 从地铁站出来经过一条特别幽静的小路

8 风雨之后这里已是落英缤纷

9

10

11

12

13

14 红枝垂花期较晚也已开得轰轰烈烈了

15 神宫不需门票,但进入神苑要买门票
神苑内是八重红枝垂的天下,处处都是如垂柳一般的垂樱。那些垂樱长得高大,枝干如伞伸展出很远,几乎每棵树下都有支撑的木架,也成了一景。八重红枝垂的花期比染井吉野樱要晚,本应正是盛开的时候,可惜前一天的风雨,已经吹落了不少樱花。原本是绿色的青苔地面和池塘,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粉红色。

16

17

18

19

20

21

22
枝垂樱开满樱花的窈窕枝条,如同少女的身姿一般柔美。我觉得它是最美丽的樱花品种之一。在《古都》内,透过人物的感叹,川端康成也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他们一来到西边回廊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便是红色垂樱,马上使人感觉到春天的景色。这才是真正的春天!连低垂的细长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开满了红色八重樱,像这样的花丛,与其说是花儿开在树上,不如说是花儿铺满了枝头。
“这一带的花儿,我最喜欢这种啦。”
千重子说着,把真一引到回廊另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棵樱树,枝桠凌空伸张着。真一也站在旁边,望着那棵樱树。
“仔细一看,它确实是女性化了呀!”真一说。“不论是垂下的细枝,还是花儿,都使人感到十分温柔和丰盈……”
而且八重樱的红花仿佛还稍带点紫宝色。
“我过去从没想到樱花竟然会这般女性化。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还是它的娇媚、润泽。”真一又说。”

23

24
走在神苑之中,有种奇妙之感,似乎千重子、真一、苗子那些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塑造的人物,变得真实了。不是吗,那蜿蜒的池畔小路,古色古香的泰平阁,还有水池中的踏石,不都是千重子和真一曾经走过的路吗?

25

26

27

28
神苑内除了八重红枝垂,其他白色粉红的山樱还有茶花也在盛开,放眼望去处处是花,真是美极了。

29

30

31

32

33

34

35
《古都》整个故事的基调,有着隐隐的忧伤和哀愁,那是人物面对自己无法改写的命运而发出的叹息吧。即便在这么美丽的京都春天中,千重子眼中的风景,似乎也带着点淡淡的忧愁。
也许,那忧愁也来自于作家的担忧。二战之后,面对着美国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工业的竞争,京都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川端康成希望在《古都》中把京都描绘成日本人精神上的故乡, 但不无担忧的看到京都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也必将发生变化。在《古都》的其它章节,作者其实已经表达了对于京都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的微妙态度。
在我看来这些变化也不能说是坏事。这座城市千百年来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吗?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以一成不变的呢?保留传统的意义也并不在于固步自封。
今天的京都,看起来似乎也把传统文化保留的挺好,只是街头放眼望去都是衣着时尚的女子,身着和服的传统美人只是点缀。在新潮的外表下她们是否还有千重子那 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呢?不得而知。不过在樱花季节的地铁站里经常看到学校组织来演出传统舞蹈的学生们,他们的舞姿和歌唱充满热情,似乎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 豪。
在这平安神宫的神苑之内,我们漫步在落英缤纷的樱花林间,走过依然潮湿的池畔小路。阳光不时从云缝后钻出,水面浮动着泰平阁的倒影。和服木屐的窈窕身姿不在,各国语言在耳畔此起彼伏。今天的平安神宫,依然还是《古都》中的布景,但风景似乎已经不同。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前一篇:【普吉】海上独木舟探秘攀牙湾
后一篇:【京都】狐狸守护的稻荷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