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汇聚四方美食 舌尖上的客家之都

标签:
客家美食客家小吃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人旅游 |
分类: 行走在路上-中国遍地走 |
广东省梅州市是地球人公认的客家人之乡,记得当时梅州旅游局局长曾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至今这句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客家人开始第一次迁徙,从当时的中原地区(山西、河南)一路南下,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的第六次迁徙。客家人一路从中原,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梅州,又从梅州走向更远的地方。从多次的迁徙中,客家人融合了各地的风俗,造就了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客家文化,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博采各地所长,融合当地精华的客家美食。
同各地的美食一样,客家美食也分了菜肴和小吃两类。说到客家菜肴,有一道食材是一定要提到的,那就是“鸡”。在客家文化中,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大都深信不疑鸡和鸡血可以趋吉避邪。在菜肴中,鸡无论做主料还是充当辅料,都是不可或缺的,做好的美食中就有扣鸡、扒鸡、熏鸡、烤鸡、卤鸡、炸鸡、白斩鸡、盐焗鸡等。
客家美食,讲究原汁原味,这体现在三个方面:1、选料讲求野生家养粗种的食物,即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客家人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好有着很大的关系;2、烹调方法采用煮、煲、蒸和炖等居多,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与纤维;3、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一般用生葱熟蒜调味。此外,客家菜还注重养身。
古时梅州客家人劳作生活在山上,劳动强度大而荤食少,肥腻一点的食物能有效充饥,因此也就造成了今天客家菜“肥、咸、熟”的口味。
除传统客家美食,遍布于各区县的客家小吃更是惹人爱。客家小吃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如正月元宵节客家人吃汤丸,汤丸取“团圆”的好兆头。客家人的主食是稻米,糯米制作成各式糕点称之为粄。如发粄,把酵粉放入粄浆里蒸,粄面隆起而分裂,意为“笑”,是发财致富的好征兆;再如清明节用艾草做成的艾粄。
好了,不馋大家了,上图,都拿个脸盆接好哈喇子啊。哈哈……
吃完了客家菜,我们现在一起尝尝客家小吃。
客家薄饼
广东大埔客家薄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清朝雍正年间,百侯人杨赞绪,任陕西按察使时带回家乡的四种点式(薄饼、绿豆粄、豆子羹、蕨粉粄)之一。薄饼有“锦囊藏宝”之称。其制作方法:一是用面粉作饼皮。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粘结后,放入加热后的平面锅上,推平压薄,烤熟时饼薄如纸。二是制作馅料。一般以肉、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当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包入饼皮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香甜可口。
客家的很多面点都称作粄(ban)
看到这,我又要说那句话了
山西人,走到哪里都少不了那口面。哈哈
我超喜欢吃这个,不过,这个好像不是面,更像是米粉之类的。
客家腌面
客家腌面是梅州客家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客家人对客家腌面的喜爱那已经是很难形容了。在客家人中几乎早餐,夜宵都是以它为主,再配上一份客家地道肉丸汤或是瘦肉艾草汤,那就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