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评课

(2011-08-17 06:1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同伴课堂

观课记录表

授课时间

4月26日第2节

班级

小四静

 

授课教师

陈老师

课时

1课时

 

课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 

观课教师

李雪梅

 

教学过程

评注

一、     複習引入:

談話:1.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三角形的知識,你們還記的三角形按角可以分為哪幾類?按邊分呢?(按角: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按邊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2. 量一量下列各個角的度數,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http://s14/bmiddle/4bb4210cgaaa6ae1850fd&690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學生用量角器在作業紙上測量,教師請同學說一說測量角大小的方法:

a點重合;b邊重合;c讀刻度。)

3.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三角形有3個角,按它的角還可以把三

角形分成三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那麼三角形的角

還有什麼奧秘呢?我們今天再一起來探究。

引入新課  (板畫課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 引入新課、探究新知識。

 一、1. 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並回答。可用三角形紙片指一指,說一說)

學生可能會說出:三角形的內角是指在三角形裡面的三個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這三個角的度數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畫:內角和:∠1+∠2+∠3=___度

2. 組織

每小組的學生合作動手操作:

(1) 拿出不同三角形的硬紙卡,讓學生量量它各個內角的度數,再算一算內角和是多少度,分別填在表中。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三角形

∠1

∠2

∠3

內角和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2):a. 請最快的小組說一說她們是用什麼方法測量這麼快。(直角三角形只需測量兩個銳角的度數,等腰三角形只需測量頂角和一個底角的度數,等邊三角形只需測量一個角的度數。)

b. 請小組匯報:只說一說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各種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二、實驗驗証。

(1) 剛才我們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是180°,但測量有時會有誤差,我們想辦法再驗証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看可不可拼成一個平角。)

學生動手實驗,然後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三、應用反饋。

1. 教材P85“做一做”

. 2. 已知下列各個三角形∠1、∠2的度數,求∠3的度數:

a. 先引導學生思考: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求第三個角的度數。

b.再讓學生獨立完成,請同學上板計算,全班集體訂正。

 http://s9/small/4bb4210cgaaa6b063cbf8&690

 

 

 

 

 

 

 

 

 

 

 

 

 

 

 

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出示合适。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角度再求和的数学活动,有效。

 

 

 

 

 

 

 

 

 

 

 

 

 

 

 

 

 

 

 

利用撕角拼平角的活动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非常清晰,教师能够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并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两次不同层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且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2.学生的常规训练有自己的特色,每组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会统一击掌向教师发出信号,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课堂上利用电脑媒体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格式的习惯。但是希望教师强调一下角的符合与小于号的写法的不同。

 

建议

1.学生动手操作前,建议教师可以事前交代好要求,便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

2.学生在测量角度求和的操作活动中,不建议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纳入其中,可以在最后的应用环节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等腰三角形中的未知角,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验证的活动建议教师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因素让其主动发展,比教师直接告诉方法再让学生操作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4.建议每组发的三角形大小不一,更能从多方面通过测量求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普遍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