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

标签:
周年地震汶川绵竹汉旺江苏援建灾区四川512杂谈 |
分类: 杂谈 |
也有人说:何必再去触碰伤疤?让伤口再一次撕裂?毕竟每个人需要快乐的时刻比记忆痛苦更加重要!
周年!是一个多么沉重而又伤感的话题!
如果没有去年的大地震,应该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汶川”这个小县城。即使是当地的四川人,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毕竟这个地方是一个经济欠发达,人口十多万的小县城。
如果用汶川大地震来形容此次大地震,那么改用“川西大地震”或者“川西北大地震”应该更加确切一些。毕竟,此次地震,不止是汶川受灾。它包括了“甘肃,陕西南部、四川西北等大部分县市”。
我的老家,就在四川·绵竹。
绵竹,此次大地震被列为“极重灾区”。地震发生之后一直没有时间回家。直到2008年12月4日,终于才有机会回家一趟。虽说这次回家只有七天时间,但是,这一次的意义完全是不同的。
我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是那破损的房屋、倒塌的废墟,就像幻灯片一幅幅翻过;当画面不断出现时,就像拆除包在伤口的纱布,有撕裂的疼痛穿过我的身心。此次回家,注定是一次以沉痛的行程,但此行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悲伤,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希冀,一种力量……
坍塌的房屋
汽车穿过新都、广汉、什邡,向西北方向的绵竹驶去……
心再次被揪紧,那条曾经多次穿越过的公路,两旁有变化,也有旧貌。忙碌的人影中,不知哪些更沉重,哪些更轻松。
市区,街道又恢复了热闹,市中心的名牌服装店里人来人往,街头的小吃摊坐满了顾客。如果没有人注意街道两旁的建筑——周围的建筑都属于危房,都需要加固或拆除。不会有人说起这里一年前发生过地震;如果没有人提及一年前地震对家庭的打击,摆摊帐篷的小贩们也不会说起他们的经历和打击;如果没人提及那些敏感的乡镇,也不会有人主动说起某某学校的逝去的师生人数。
可是,如果提及了,那就是一个无法煞车的话题!那是一个一天、两天甚至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家还是以前的家,屋还是以前的屋。曾经的家如今满目创伤。从楼下到楼上,完全变得不再认识,随处可见的“X”裂缝、随处可见的楼板开裂、随处可见的钢筋外露……让人想起大自然的无情。曾经干净整洁的家,如今老鼠横行;曾经熟悉的身影,如今变得憔悴、哀老……
汉旺镇,一个多么熟悉的名称。一个曾因东汽而出名的小镇。如今更加出名。但这种出名——一个5000多人用生命换来的,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沿途乡间公路上大型货车载着建筑材料往来频繁,呼啸而过时青山绿水之间被腾起的灰尘充满。新的家园还没有建好,但是这没有妨碍人们的生活规划,乔迁、结婚、新生命的诞生都在这里讲述着。家没了,就在地震棚前平坦的草地上、板房之间狭窄的过道里,支起大圆桌,摆上九大碗,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打麻将、吃酒席。地震已经过去了,礼尚往来、饮食男女依旧在继续。
汉旺镇标志性雕塑“神武汉王”
2008年12月7日上午,我来到了汉旺镇。如今已经人去楼空,墙体满是裂缝,所有的玻璃都已经碎裂,只剩黑洞洞的窗框。东汽厂内靠近山里的厂房破损倒塌特别严重,那种撕裂的墙体特别冲击人们的视觉神经。东汽厂区东侧的住宅区已经封闭,东汽中学已夷为平地。整个汉旺镇北部都处于山区,沿六车道的迎宾大道向南,地势逐渐趋于平缓。东汽厂和厂区东侧的住宅区分别作为工业遗址和住宅遗址所保留。
时间在汉旺镇的老城区永远停止了。至少从广场上那座钟楼看起来是这样。它的指针,一动不动地停在了14时28分。一年以来,它再也没有前进过。
这座凝固的钟楼,如今被人们称为“5·12钟楼”。“原来谁知道这座钟楼呢?”现在,全国人民知道了;全世界人民也都知道了。
闻名世界的5·12钟楼
在镇上曾经最繁华的中心街区,那些建筑的废墟和遗骸凝固在那里,保留着一个川西小镇在本世纪初最后的模样。汉旺客运站尽管矗立在那里,但已是满目创伤。
依旧矗立的汉旺客运站
一条警戒线将通往中心街区的道路封锁起来,几个警校的学生被派来把守。汉旺人的生活就终结在这片废墟里,到处都是遗迹:一只凉鞋,一只红色女式挎包,一只变形的不锈钢水杯,一张工人退休证,或者一个绒布玩具。坍塌的门框上还剩半边春联“福到财来千秋富”,那是屋主对自己寄托的祝愿。塑料模特的肢体,散落在瓦砾堆上。
即使是在这个有意要被凝固起来的地方,其实仍能感到时间在走动。这里曾经到处是救援的人、呼救的人、哭喊的人和死去的人,弥漫起尸臭,到处撒着白色的消毒粉。现在,这里只剩废墟。一场雨过后,草木散发出清香,树木照样长绿。
那座钟楼,一年里不知道跟多少个或面色凝重或面带笑容的凭吊者和观光客一起合过影,迎接了不知多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团体,以及散客。“外国人也不少!”
许多汉旺人会摇着头说:“汉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里面既有悲伤,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沿迎宾路向南3公里就是一大片平地,,汉旺新镇正在破土兴建。按照规划,无锡援建的汉旺新镇占地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新镇区北侧还有一座0.5平方公里的无锡工业园。新老汉旺镇之间的一个丁字路口,形成了小镇临时的商业中心。迎宾大道早已车辆稀少,居民就在自行车道上搭建起两排木棚沿街叫卖。工地上几乎所有工种都在赶时间,原定三年完成的建设任务将压缩到两年完成。
……
(5.12新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