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年再读《定风波》

(2010-09-25 14:53:40)
标签:

杂谈

    中秋之夜,浩月当空。临窗伫立,默念苏轼之“明月几时有”,忽然就想起他的另一首词《定风波》。句子记不全了,大意知道。次日找来再读,却另有一番感受。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觉得这首词特别能体现苏东坡的豪放,也特别敬佩他不畏坎坷,不怕风雨,笑傲人生的无畏豁达。特别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太潇洒了!相比之下,当今之人,太患得患失,太名利熏心,太放不下了。

    此番再读,却心情沉重,觉得词中的苏东坡有郁闷,有孤独,有无奈,也有心灰意冷。他并没有那么看得开,放得下,而只是象我们一样在沉沦中鼓励自己、劝解自己、安慰自己而已。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写这首词的时候,苏已被贬谪黄州三年,受同僚排挤,心情一定很郁闷。尽管他嘴上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但是,如果让他选择,他一定是选择“马”。——就象许多面临退休的官,如果让他选择,他一定选择在位一样。“竹杖芒鞋”代表清闲的民,“马”代表忙碌的官。

  古时的人,特别是文人,官欲不比现代人弱,他们苦读寒窗十几载,目的就是搏取功名,光宗耀族。如果真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那才高八斗的苏轼就没有必要那么长时间呆在黄州受份窝囊气了,早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了,之所以呆在那忍耐,还是希望朝廷再度起用。

    倒不是说苏轼言不由衷。我想说的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挫折怎么办?多数人不会自暴自弃,有的会在心中鼓励自己,或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或是“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有的会在心里安慰自己,——比如有的人丢了官,就会想:也罢,无官一身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苏轼也一样,只是在逆境中安慰、鼓励自己:要豁达,别去在意什么风雨,只管从容的我行我素,无官一身轻,光脚不怕穿鞋的,我怕啥呀,披着一片蓑衣不照样行走天下吗?大自然都阴晴变幻不定,何况人生,看开了,一切无所谓。

    苏轼象许多文人一样,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能做到来去无意,宠辱不惊,淡薄名利,与人无争。而实际上无论是李白,陶渊明,还是苏轼都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即使嘴上说“悠然见南山”其实心中难免有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