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在《“忠义”捉马村》一文中,写过捉马村的来历,大家对秦琼卖马的故事想必也不陌生。可是你知道报恩祠么?你知道柏后村么?你知道甘草坡么?今天我就来给你讲一讲。
1、报恩祠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2、柏后村
秦琼把马卖给了单雄信,管家牵着黄骠马往回走,不想那马通人性,一看主人不和自己同行,便怒吼一声,飞起后腿,一蹄子踢到管家,向着潞州城跑去,虽然是一匹马,但这是宝马良驹,又在受惊的情况之下,这一下,在城里东奔西跑,最后由北关往北跑到一个村子,跑累了,终于被人捉住,这才有了捉马村。
单二员外的马惊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在北关还有一个村子的人听说一匹马受惊了,好多人就站在村里的咽喉要道等着马的到来,拦截住,准备送给他,可是村里这群人中胆大的看着好几个时辰都没有马过来,想着一定是马跑到别处去了,就不再等了。可是他们等马的义举,还是受到了潞州人的敬佩,白侯了几个时辰,所以这个村子就是“白侯”,后来,村里有学问的人觉得白侯不好听,看见村前有一课大柏树,村子在柏树后面,就改名柏后了。
3、甘草坡
笔者曾经因为喜爱这些故事,喜欢那单雄信,曾经还撰文《天堂县里的单雄信》。
话说当年秦琼来到潞州,先到的是壶口,壶口始建于秦末汉初,到南宋时已经是远近有名的大镇了,发展到了今天的长治市东关、水车沟一带,镇东有一座著名的红梅寺,秦琼在这里曾经养过病,稍微好一些,看钱不够用了,才到潞州城卖马的。
和单雄信结识后,单雄信就接到他的二贤庄,有一次,单雄信给他去抓药,不小心在二贤庄的东边荒草坡把药给洒了,于是重新到潞州城给他抓药。
不料,第二年在荒草坡上,竟然长满了绿油油的甘草苗,从此这里就叫成了甘草坡。
报恩祠、捉马村、柏后村、甘草坡,这些传说和故事,使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之说,他说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有三点:一是礼仪之道,二是君子之道,三是中庸之道。我看再加上一个忠义之道更好。
尽管这是故事,历史上,秦琼从来没有来过潞州,但是我还是希望这个故事中宣传的那些道理能够源远流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