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碰到两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
一是与黎鸣老师和赵华老师通电话,说起自己最近有了一些新的哲学感悟,但不太想在博客上发,因为此前常有人剽窃我的观点之后回去大作文章,让我很被动。剽窃者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观点最后被整得毫无头绪。我认为文学评论和哲学理论文章之所以要署名,主要是需要承担一份责任,没有任何别的好处。它不是专利发明,可以卖钱。但黎老师和赵老师都不约而同支持我说:“可以发,不要在乎!我的文章都在博客上发。”
二是收到一个陌生网友的两封来信。他(她)前些天以“new
friend”的标题来信说:“你真是天才。现在正需要像你这样的天才出现。heli
”
刚才又来信回复说:
只有像您这么真善美的人才能感悟到人性的美好,只有像您这么智慧的人才能看透人生,只有像您这样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后代。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生。我觉得虽然当今的世界有很多矛盾,但是有很多像您这样的人撑着,还是很有希望的。heli
有了他们几个人的真诚鼓励,我决定将其中的一部分发出来。以后还会陆续补充,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价值决定真实”的哲理短文,说明“价值”与“能量”等价,“真实”与“存在”等价,所以也可以表达为:“能量决定存在!”(经检索这两句话都是创新言论。)
那么请允许我继续往下推演:古人常说的真、善、美究竟是指什么?
我认为“真”就是宇宙的至上意识,事物的总能量、总价值,由质量和速度两项因子决定。对于人来说就是精神和肉体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人生”。
“善”就是事物的内质。是否纯正,是否具有其本质的属性,或者说全息性、基因性。对于人来说就是人性,区别于动物的本我特性。比如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通过严刑峻法能规范人们从善;有善有恶者认为人通过学习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至于说人性以及动植物的内在属性到底是什么,尚无定论,这也正是我们后人还要继续探求的学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善美中的“善”本意是对事物的内在要求。
相对应,“美”则是对事物外在的要求。如色彩、形状和质地是否自然、正常,是否具有形象的均衡性、合理性、美学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健康、性感,或者还可以有更多要求,总之真善美中的“美”是需要人用耳目和形象思维去审视的部分。
可以看出,真善美是对事物三个方面的要求,其间并无重复,这与我们平时的理解是不同的。另外,佛家所谓的“色”与“空”对应的就是上述的外美和内善,他们认为宇宙万物的外在为色,内质为“空”;人的外表为“色”,人性为“空”。而“佛”这个字本身则是能量总和的“真”,所谓无量,所谓太真。
有趣的是,佛、道、儒对真善美各有偏爱。佛主要的追求的是“真”,即无尽之大量、宇宙之本体、原初之真我;儒主要追求的是“善”,即至善、修身、诚意等内功;道主要追求的是“美”,即环境之美、形色之美、长生之美等等。
真善美的排列顺序指的不是重要性,因为它们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而是从时间维度说明事物从隐到现生发的顺序,先能量(真),后内质(善),最后是外在(美)。
在不同的哲学中真善美有不同的指向和标准,但从终极高度上它意在兼取“三教”所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个词的提法以及三教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对事物三面包围的“壳”,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方法论。这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应当重视,应当继承的基石。
那么从“价值决定真实”还能推导出什么样的新理念?请继续关注。总之现代哲学失落的是方法论,致使哲学变成了没有筋骨的稀泥。我将尝试从各个方面出发找回并发展前人的方法论,重建现代哲学体系。(汪宏华于2007年12月26日)
附:12月21日的博客文章——汪宏华倡导21世纪新哲学:价值决定真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