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昏里的欣慰

(2012-01-11 23:37:59)
标签:

陈丹燕

新浪微博

李草凡

少年文艺

中国少女

分类: 随笔

 (陈丹燕)

              

三书怀旧版昨天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发布。第一本《女中学生三部曲》24年前写的,第二本《一个女孩》19年前写的,第三本《我的妈妈是精灵》14年前写的。现在还有生命力,真让我高兴。给少年读者的是普及版,这个是专为30岁的老小读者做的怀旧版,所以做了帆布袋当封面,包书纸当内页,版芯模仿活体印刷。

标签:

转发(64)| 收藏| 评论(49) 今天 16:00 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小满和芒种:您的每本书我都喜欢!有原版,看到新版也忍不住买,作家到了这样的境界,才不枉为真正的作家,真心地问候您! (1月11日 16:18)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谢谢啦,我的小读者 (1月11日 16:25)
小满和芒种:回复@陈丹燕: 不是小读者,我快四十岁了,是八四年在《少年文艺》上《中国少女》中认识的您……《上海的风花雪月》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如果把我发配到荒岛上,只能带一本书的话,我就选择她。很高兴您用这种方法把新书的消息告诉我们。 (1月11日 16:33)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你当然是我的小读者.你的少年时代,连接着我的书 (1月11日 16:44)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最爱你1984年的散文《中国少女》。傍晚放学后教室里那曾被老师斥为“野猫叫似的”歌声,文末那句“我曾是中国少女,她们正是中国少女”的感慨,28多过去都依然背得。而那样单纯美好的情怀,我愿意一生保留。 (1月11日 16:16)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李草凡:心中安慰,谢谢你 (1月11日 16:24)
小满和芒种:回复@李草凡:我也喜欢《中国少女》,那是1984年的《少年文艺》上的文章,问好。 (1月11日 16:36)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那是我的第一篇发表的散文.真的,那时我刚大学毕业 (1月11日 16:41)

小满和芒种:回复@陈丹燕:有的时候,我真害怕您变老,怕岁月带走您的一些灵感,现在,看来,还好哦[可爱],还有,陈老师,如果有可能,也非常愿意分享您的阅读心得。 (今天 17:18)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以前我也怕老,现在好像怕到不怕了.因为好像智慧多了一点,包容多了一点,这是心中的底气.有时我怕自己老了不服,那就是妖怪 (今天 17:21)

 

 
小满和芒种:回复@陈丹燕:[嘻嘻] (今天 17:20)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握手]对的!上海版《少年文艺》!在那充满激情与理想主义的田园诗一般的八十年代,那些美好的文字,现在想起来还有掉眼泪的冲动。 (1月11日 16:59)
小满和芒种:回复@李草凡:是啊,前些年在报刊亭看到《少年文艺》时,有想哭的感觉,想念,失落,憧憬,都有,喜欢那个时代,喜欢陈丹燕,怀念《少年文艺》! (1月11日 17:02)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就是从那篇文章开始爱上陈丹燕的。她日后的文字有别样的精彩,但八十年代那个特殊的背景、那种特殊的底色和韵味,无法取代。 (1月11日 17:05)  
 

小满和芒种:回复@李草凡:非常同意!愿意和您交流更多的感受,偷偷说一句,我很不理解看不懂陈丹燕的人,我私下里认为他们是木头,那么好的文字,怎么能看不懂呢……[害羞] (今天 17:09)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他们是麻瓜呀 (1月11日 17:15)

 

小满和芒种:回复@陈丹燕:[呵呵] (1月11日 17:19)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小满和芒种:我也有找到知音之感!陈丹燕的文字属于一切敏感细腻纯真的人们,人以群分,不必强求。[呵呵] ( (1月11日 17:11)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李草凡:你们两个人认识啦,很好.多聊聊吧 (1月11日 17:07)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陈丹燕:都是因为你美好的文字,谢谢![花] (1月11日 17:09)

 

陈丹燕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李草凡:很高兴的黄昏,眼看着两个陌生人因为我成了朋友. (今天 17:15)
 

李草凡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陈丹燕:对八十年代有莫名的情结,像《中国少女》那样美妙的文字也是一个原因吧。那一年我才十岁,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那些美好就此被开启并永远铭记。 (1月11日 17:19)  

 回复@陈丹燕:是的,但是,在您身上,还是有着一种不熄的“少女气息”,即使您五十岁了,文章里还是这样的气息。这是非常宝贵的,岁月,世俗,婚姻吞没不了的。生活里有你的新书,我们是幸福的;能有机会表达我心里深藏的热爱,更是幸福的。今天不打扰您了,永远关注您,做您忠实的读者。 (今天 17:35)

 

 这是一个平静的傍晚,因为这三本书的旧貌与新颜,我和我偶然相遇的小读者们,一起感受时光的飞逝,和飞逝中的某种连接,好像潮汐中露出水面的岩石般的那种永恒的连接.谢谢大家,这是我人生中深为满足的傍晚.从少年时代起,我写作几乎一生,今天明白成为一个作家,那无尚的满足.祝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安稳的傍晚.

 

转发(14)| 收藏| 评论(8)今天17:37 来自新浪微博

                                                                           ——陈丹燕

    是的,正如陈丹燕所说,这是一个平淡的黄昏,随意地在新浪微博上遇到了我最喜欢的作家陈丹燕,也遇到了同样喜爱她的李草凡。除了向陈丹燕诉说我们的欣喜和感激,我们不想太多的打扰她。李草凡和我的年龄相仿,也都不约而同地记起了1984年的《少年文艺》中的散文《中国少女》,那是篇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文章,陈丹燕自己说那是她大学刚毕业的第一篇散文。那该是28年前的事情了,我早已度过了少女,女人一生最好的时光,把青春毁了个稀烂,可是那种美好的憧憬和盼望,那种清晨和黎明的欣喜和惴惴不安,我还记得,还记得……李草凡生活在上海,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生活得要比我优渥得多。微博内容大多与工作有关,但是,我相信,“静水深流”,美好宁静诗意的东西深藏在她心里。无论优渥还是困顿,陈丹燕的读者一直追随着她,追随着内心的声音。

 

     所看所闻,都使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对于过去的岁月,我真是几多感慨,几多叹息。陈丹燕的比喻永远是贴切的,她的书对于我们,真是“好像潮汐中露出水面的岩石般的那种永恒的连接”.“岁月忽已晚”,但是,有着陈丹燕从少女时代的绵延的影响。不管怎样的困顿和粗糙,我还是要端正,优美地生活,因为,我是陈丹燕的虔诚的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花
后一篇:粉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