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去了两次国博,看了几个专题展,走马观花地看了十个展厅的中国通史展。那两天过得非常幸福,满眼都是令人瞠目惊叹的美,艺术。在这个巨大的安静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几千年几万年来,繁衍在华夏沃土上无数个没有留下姓名,朝生暮死的能工巧匠们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绚烂的文化,内心深处是一种深深的骄傲和敬佩,是的,伟大的人类,伟大的中华民族。
浓妆淡抹总相宜——粉彩
先从头说说瓷器。瓷器和中国任何一种工艺都不同,它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的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民族又是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它占了很多唯一。
我感动的是它的朴素,不奢侈。都是大自然里最朴素的元素,土,火,木,制好坯胎,又到大自然里找到寻常的金属元素做釉料,涂在上面,金属元素的多少,温度的高低,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我理解的瓷器。瓷器像大自然的布下的一个谜语,让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去猜,去实践,不断地排列组合,最后,才出现了巧夺天工的工艺。
我喜欢粉彩,所以,才以倒序的形式先写了粉彩。
粉彩是康乾盛世才出现的,在此之前,独领风骚的是青花,青花辉煌了几个世纪,到了粉彩的出现,才真正有了敌手。
粉彩是在釉料里加了玻璃白,于是,出现了一些浅色,淡色,最明显的,是那桃子里出现了淡淡的粉红,对生活的表现更为细腻,生动。是啊,少女绯红的脸颊,夏季里初熟的果子,清晨的东方的朝霞……淡淡的柔和的粉色,衬上白色的细瓷底子,使粉彩的图案像年画那样明朗和喜悦,让人不禁莞尔微笑。青花虽雅,还是太素淡了。世俗的人间,需要喜悦和甜蜜。需要初夏的欣喜,年貌相当,两情相悦的婚姻。

(粉彩九桃暗八仙乾隆
暗八仙是指八仙们手中的器物,道教内容明代嘉靖后经常出现的,清朝也受了前朝的影响,这个东西,我不喜欢,也不觉得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
与原来的“五彩”相比,五彩是“硬彩”,粉彩是“软彩”,五彩也曾受欢迎,只不过,它绝对了些。好比我们童年时看影视作品,只有好人与坏人之说,我们不懂得人生社会里,还有很多复杂的人性。好的文学作品里,除了爱与恨这样极端的情绪外,还有很多丰富的中性的情感,惆怅,失落,淡淡的喜悦和哀愁。委婉的中国人懂这些,在岁月流传中,他有着细密的心思:“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康乾盛世,相对来说,国泰民安,人们开始更多地希望长寿。粉彩上的代表祝寿的桃子很多,鲜艳的,滋润的,流淌着生命的欢欣和喜悦的桃子很多,雍八乾九,数一数,就知道了区别。乾隆一朝。无论是青花,五彩,还是粉彩,都喜欢出奇制胜,标新立异。艺术当然不是标新立异最好,康熙以大,磅礴见长,乾隆以新见长,雍正的,反而更平和些,更醇厚些。

(梅竹双燕纹瓶雍正,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图中占了两位,还有那民间视为祥瑞吉庆的燕子,燕子归来,大地回春,端正清雅的生活,平和欢悦的人间)
乾隆的几乎永远是富丽繁缛,神鸟凤凰也因粉色而显得既绮丽又亲切。马未都老师介绍,粉彩上面,我们学习了西洋的一些画法,图案花鸟有了颜色盈泽和阴阳向背,我还没有看到,但是,知道了,我们是在进步中。

(粉彩龙凤穿花纹瓶 清乾隆 辽宁博物馆)

(粉彩镂空转心瓶
清乾隆 国家博物馆)
粉彩和青花及其前朝的青瓷,宋朝的淡雅的几大窑相比,是最为民间接受的,或者说,是较为俗的。俗也没有什么不好,也不见得就不是艺术,伧俗才是不好。用充满了梦想,祝福和希望,超越也就是诗性的心,诚挚,精心地去制作,大体都可以称为艺术,比如年画,泥人张,刺绣,现在已经看不到的花被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