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偶书(2)

(2009-01-12 21:55:46)
标签:

父母

夸奖

侄子

妹妹

姐姐

分类: 趣闻系列

             回乡偶书(2)

 

     米袋子又出现在卧室里!我一看就生气!以前我在家时父母就有这个习惯,现在,我不在家,他们更有恃无恐了。“厨房太潮。”母亲解释说,“潮也得想办法。”我断然到。接着,我又言之凿凿地举了两个例子用以说明米袋子可以放在卧室里:农村的粮食囤子都放在屋子里,我们班裴凤娟的大姑家厨房里(家乡农村方言“外屋地”,面积较大)还栓过一匹马。母亲很快把米袋子拽到了厨房门口,至于后来把它安置在哪里我没过问,反正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它的行踪。

 

    我走进了厨房,看了一圈,“卫生状况还是不行。”“改,一定改。”母亲的态度好得出奇。父亲在一旁一直都没有说话。真是今非昔比啊回乡偶书(2),要是从前,我和母亲一定就此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父亲就会用悲愤的眼光看着我,对我下一句定论:“虚荣,腐化,堕落。”多年以来,父母对我一直是敌视嘲讽的态度。我说什么他们都不同意。我让他们尽量穿得好点,有好衣服就别省着,要不然人家会笑话我们做儿女的。父亲对我的言论不屑一顾:“我穿这身衣服在路上走,没有一个人拦住我说‘这老头你站住,你穿这身衣服不行。’”我真是哭笑不得。

 

    只能用远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来解释这种现象了。还有令我吃惊的。“……她的善良,厚道,象你,爱交朋友,大方,象我……”母亲在厨房里边做饭边大声地和父亲说。怎么听怎么象说我,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从屋里冲了出来,“是在夸我吗?”我问,母亲说是,又把她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留下了余音,“喀”地关上了门,出去了,大概去买做菜的作料。父亲没有附和我们的谈话,只是微笑着,向着门的方向,低声地,嘲讽地说了一句:“是,她大方。”


  
  元旦假期里没法到别人家流窜。一直在家里看书。妹妹和妹夫来了。妹妹感叹到:“这地位也太高了。”因为,父母在厨房做饭,我坐在家里最朝阳的屋子里的床上,插着电褥子,膝上盖着被子,舒服地靠在床头看闲书,而且,门大敞四开着,显然,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对于他们的到来,我感到了愉快,从一袋巧克力里抓了两块,给了妹妹,一会,妹夫进来了,妹妹自己从那个袋里掏出了大概五六块扔在了床上,示意妹夫吃,拿得太多了!我很心疼,当着妹夫的面,又不好意思直说,只好用长长的鼻音对妹妹的行为表示了抗议,鼻音掩饰了“你怎么拿了那么多?”这句话。妹夫拿起了一块往外走,边走边说了一句:“一会我给那袋里的都吃了。” 我奇怪地对妹妹说,他为什么不能把我那句鼻音想象成“怎么就给他拿了那么几块?”呢?待到傍晚十分,我就有点惭愧了,因为,母亲向我复述了妹夫向他和父亲的真情告白:“爸,妈,你们不用为二姐的将来担忧,有我们吃的,就有她吃的。”这模范姑爷可真会讨得老丈人和丈母娘的欢心呐回乡偶书(2)。只不过我并不很领情,怀疑地问他们:“我有那么愁人吗?”

 

    妹妹低声地告诉我,我从前有点嫉妒的表嫂可能婚姻出了问题,因为,她最近经常半夜喝得迷糊糊地给她们办公室里的夏姐打电话哭诉,夏姐已经离婚了,以女人的虚荣心,她只能向同命相连的哭诉……我们俩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面露喜色,(真是太卑鄙了回乡偶书(2))。当然,我们有我们的理由,女人就该有点追求,这个表嫂成天张罗打麻将,买皮大衣,是有点配不上我们有文化,有作为的表哥……

 

    弟弟一家为省取暖费,回来过冬了。弟媳管孩子很不得法,经常咆哮。快考试了,她让侄子看学习的书,侄子看故事书,她又咆哮了。侄子在他们房里发出了“呜,呜……”的哭声,我们虽心疼,也不敢掺言。都坐在客厅里沉默。弟弟笑着低声评论他儿子:“他其实并不是为这一件事而哭,他主要是已经压抑多日了。”——他还知道他儿子生活在她媳妇的高压和淫威下。

 

     姐姐来了,三句话离不开她婆家那点事。就得让她说,要不然她没处说去,还得憋出病来。其实姐姐一点不是那种搬弄是非的女人,她从小性格内向,长大后虽有所改变,但处世为人和我差不多,属鲁臭耿倔型,一点弯弯肠子都没有。她主要是不爱听她夫家人说话,主要是公公和姐夫的姐妹们,她听他们说话生气。他们都是拜金主义+庸俗+势力的综合症患者。她公公还得加上一条:艳羡汉族。(我以后一定为他老人家专门写篇传记)。他本人是回族,却总嫌回族穷,“人家汉族”几乎挂在嘴边。活人也得让他气死回乡偶书(2)。这回,他又有新言论,说死后火化之类的话题,连一贯懦弱的他老伴都说:“我可纳了闷了,你不是回族吗?”(回族历来土葬),他这才不言语。我认为这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长期艳羡汉族修炼成的境界。“姐我以后给你们家的事写成小说,当然,我得用化名。”我说。“就用真名,他们家没人看书。”姐姐干脆地说。“姐,我要是你,嫁到这样的人家,我非气出精神病不可。”我无比同情地说。一直在一旁喝茶的父亲笑着接了一句:“你不光得精神病,你脑血管都得破裂。”大家全都开心地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台湾客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