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味道

(2007-12-02 18:15:39)
标签:

人文/历史

味道

古城

繁华

新旧

健康蓬勃

分类: 散文
     味道
 
   张爱玲五十年代初到香港时说,香港的橱窗琳琅满目,可是,没有上海的有味道。很遗憾,她说的这两个大都市我都没有去过。但她说的意思,我能懂一些。当时的上海,已经有了百年的租界史,而香港,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小渔村,是在二战后才真正的繁荣起来的。一个繁华的都市,需要摩天大楼,需要琳琅满目的橱窗,但是,还需要岁月留下的一些痕迹,需要人的生活,那样,才真正的有味道。
 
    我最熟悉的大城市,应该是北京了。尽管由于建国后北京老城区古迹的破坏,在很多人眼里,它已经是座不伦不类的城市了,但是,它毕竟是个八百年的古都,几百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还是能感到它和我生活过的新兴的小城的不同。
 
    有时侯,在北京的大街上,能看到一些旧楼,灰突突的,谈不上什么风格,但是,窗子已经换成了新式的材料,玻璃擦得干干静静,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植物;一些老字号的饭店,店内的小吃,服务员的大嗓门让人好像回到了过去,但是,仔细一看,店内已经装上了空调,桌子已经是整洁的快餐桌;故宫和颐和园里,有很多洗手间都是利用原来的一些朝房,外表仍是古建筑,但是,里面装修一新,用具光洁可鉴,温暖如春——都是五星级的洗手间。这些,都令我感到熨贴。
 
    有时候,在一些新区行车,尽管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但是,还是感到有一点挥之不去的荒凉。而在一些老城区,因为历史的原因,那些地段的树木,建筑,店铺,人流达到了相当的密集程度,因此,感受和新区是全然不同的。
 
    故宫的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石雕,资料上说,本来打算放在太和殿前面的,但是,当时图纸设计有误,雕好后,故宫三大殿已经建成,已经没法把它挪走,只好放在这里。听到这里,游客通常都会心地笑一下。我也感到一点乐趣。这一个失误,让我们对几乎完美无缺的故宫产生了点亲切感,让我们对那些无名的能工巧匠产生了点亲近的联想——这是人的生活,不是神仙的。
 
    总之,新里要有一点旧,旧里要有点实用,实用里要有点艺术,艺术里要有点偶然,偶然里要有点创意,创意里要有点缺憾……一个城市,要靠艺术家,工匠的才华和智慧来建造,也要靠平民和商家最踏实最日常的生活来打磨,需要历史、岁月的沉淀。  
 
    不仅仅我这样想,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繁华的老城。里面有人的生活就不用说了,这令我们感到亲切。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是而是喜欢那种新旧参半的风格呢,而不喜欢那种簇新的风格呢?
 
    人类生生不已。新是必然的,但旧也不是一下子就消失的。人们精心、俭朴、优雅、从容地对待着旧,尽一切的可能,吸收着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摒弃着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人类很多卓越的品质:智慧,创造,包容在这里,人类健康蓬勃明朗的精神面貌也在这里。不知诸位已然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玫瑰精油
后一篇:邂逅王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