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书童

(2007-06-12 20:08:51)
分类: 随笔
 

     那天,带一个老年团去世博园,在百合塔下面的恐龙模型旁边,一位老阿姨自言自语地说:“那是霸王龙,那是长颈龙。”我不禁笑了:“阿姨,您一定有孙子。”她也笑了:“对了,天天和他滚在一块,什么不知道。”

 

   我的母亲也如此,侄儿小时候,几乎都是她在陪伴他,因此,侄儿的玩具恐龙,她几乎都能叫出名字,侄儿看的动画片,她也是了如指掌。一天,我看到一篇博文,提到中央电视台停播动画片《红猫蓝兔》,我有点好奇,随口问了一句母亲:“你看过《红猫蓝兔》吗?”“看过。”母亲很快答到。小区里有一位和母亲很要好的老阿姨,是个热爱生活,精力充沛的老人。今天卖水果,明天卖棕子,后天又张罗卖菜,结果什么也没卖成。母亲对父亲说:“她好像咱端端书里的老黑熊擗苞米。”

 

   侄儿后来虽说上了幼儿园后,但是回家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由母亲陪伴着到游乐场去玩,到铁道边去看火车,经常到太阳落山才能回来,母亲自嘲道:“我都快成老书童了。”

 

    这是个很贴切的称呼。既让人感动,也让人叹息。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记忆里,该有多少位这样的老奶奶啊!

 

    她们无私地陪伴着这些孩子,哄他们睡觉,给他们驱赶蚊虫,担心着孩子们的冷暖……用自己可怜的零用钱给孩子们买零食,把别人给自己的好吃的藏起来,留给孩子们。过去的东北农村,老太太们有一个挂在房梁上的小筐,不知给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孩子们留下了多少美好回忆——老太太们自己总是不舍得吃,最终还是填了那些馋鬼和淘气包的肚子。

 

    长寿的老人,还能等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报答,可是,在过去艰苦的日子里,很多老人一生劳累,大多早早的谢世,别说等到孩子们报答,有些还不能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留下太多的印象,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想起来,真是温暖又伤感。

 

    还有一点悲哀。这些中国女人,因为没有文化,没有自己的世界,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虽说品尝到了天伦之乐,但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可悲的。看过孙犁写的一些抗日时期的小说,里面描写了一些积极的妇女,除了抗日的拳拳之心,其实,还有一点恐怕作家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中国妇女身上蕴藏的,一种追求自身价值,一种更广阔的生活的愿望。中国妇女,虽说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束缚,但在她们身上,蕴藏着一种强烈的走出家庭,接触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抗日战争给她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也许她们后来没有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已经垂老矣矣,没准还在儿子家轮流赡养。但是,她们年轻时的努力是感人的,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妇女在沉重的负担下迈出的可喜的,郑重的一步。

 

   我钦佩这些老书童,但是,我也希望,这些老书童能有更多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书童,而不是后代的书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