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礼偶感

(2007-01-10 21:56:45)
分类: 散文

去参加小友阿媛的婚礼。到她家时,她去化妆还未回来。她容光焕发的父母,正在和来宾们攀谈,他们热情地把我迎进了阿媛的闺房。

 

阿媛的父母,当年都是沈阳知青。她的父亲自幼丧母,继母进门,又生了很多孩子。知青大批返城的时候,他自愿留在了盘锦——省城虽大,却容不下他的一张眠床。阿媛的母亲先回的沈阳,因为和她的父亲恋爱,所以放弃了沈阳的工作,回到了盘锦——这是他们身上唯一一点浪漫的地方。他们本人和他们的生活,是非常普通的。我的少年时代,正是知青文学盛行的时候,受其影响,我总是觉得,知青,是和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崇高、激情相连的。因此,心里的反差很大。而且,阿媛的父母不仅平凡,还很缺乏远见:阿媛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是自费读一个学校,问题是不大的。正逢她父母的企业分配子女,于是,阿媛听从了父母的意愿,当上了工人。后来,阿媛不甘忍受那里的沉闷,想辞职去北京学电脑。父母反对得厉害。他们的观点是:这是大企业,铁饭碗,能管你一辈子的。想想知青诗人食指的诗“少用眼泪述说悲欢,多用诗歌赞美勇敢”……唉,他们,和我心里的知青形象怎么相差那么远?

 

从阿媛闺房的窗户望出去,能看见一条小河,冬阳下,薄冰闪烁着银亮的光芒。旁边,是冬天慵懒而闲适的原野,远处,是那不知名的村庄。客厅里,传来大家的寒暄、阿媛父母开心的笑声。

 

我的心,忽然地,对阿媛的父母,生出很多体恤:从小,在贫寒的多子女家庭长大,还未成年,就随着动荡的时代大潮,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在艰苦的农业劳动中,相识、相恋、相濡以沫。年少时的他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在一个离家乡几百里外的陌生的城市里,不知名的村庄和河流旁边,出嫁他们的独生女儿。这精心装修的两室一厅,今日出嫁的女儿,是他们的全部。在这短暂的一天中,他们担当着平日很少担当的主角,迎接着并不显赫的朋友同事,迎接着当年在家庭风波中曾让他们辛酸的同父异母的兄妹。别了,往昔,那青春年少的夹杂泪水苦涩的岁月……

 

婚礼上,轮到阿媛的父亲发言了,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之后,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如今,是知识的社会,学习的社会,希望两个孩子婚后能互相帮助,勤奋学习……”阿媛失去了铁饭碗,电脑学得也并不顺利,但是,阿媛的精神比起原来,是健朗的、明快的——父亲在女儿的进步中修正了自己的观念,也前进了一步。

 

无论是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的知青,还是人类历史的长河,都出现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更多的是如同阿媛的父母一样平凡的人。应该说,在大时代的浪潮中,他们连一朵浪花都不是。但是,他们也和时代一道,历经坎坷,饱经生活的磨难,一路唱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平平常常却也动听的歌。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歌声——平凡,其实就是生活的常态。人,不可能永远是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年富力强。光华灿烂是生活,清淡如茶也是生活。维持自家的生活且平稳的进步,保持自家与亲友、邻里的和谐,与人无害,良善厚道,尽管有着平庸或是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终归是自尊和有意义的,值得肯定的生活……这,应该是走向中年的我收获的生活新感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怀念路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