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瑶族文化遗产(三)

(2006-12-17 13:22:53)
分类: 游耕中国之瑶学研究

(三)瑶族古村落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些建筑水平较高,蕴藏着民族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藏在深山人未识,这里我们选择几个典型的村落加以介绍。

1.千年古寨——南岗

坐落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镇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的南岗老排,不仅是连南八排瑶著名的八大排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特色最鲜明的瑶族古寨。其所在地自然风光优美,山寨前是具有典型山地农耕文化特色的层层梯田,寨子的左边为茂密的森林,右边是陡峭的峡谷。

据考证,南岗排始建于宋代,据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又名行祥排。明末清初时期,南岗排最为鼎盛,建有房屋700余幢,人口1000多户7000多人,山寨面积159亩,历史上以其规模大、人口多,被誉为连南八排的首领排。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沧桑,目前南岗古寨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轮廓,并且保存着368幢明清时期的青砖瓦屋。

南岗瑶寨的房屋坐西朝东依山旁坡而建,房屋之间层叠有序,错落有致,纵街横巷,主次分明。全排按照“风水龙脉”纵向分成三条“龙”,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大姓氏,不同姓氏按照龙脉相对聚居;不同姓氏自成以血缘亲族为纽带的房组组织,相同的房族宗支相对聚居于同一龙脉的横巷。

现存的南岗排的房屋建筑多数建于明清时期,多以灰沙砌青砖,屋顶盖瓦,四檐翘角,屋脊中央以青砖或瓦镶嵌成各种花饰图案,建筑风格迥异于本地汉族。房屋高度普遍在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住宅多为二层吊脚楼,内部用木板分隔,一般以三间为一单元,住一户人家。

南岗排还有独具瑶族特色的引水竹笕将山泉水引到山寨每一户人家,堪称千年古寨又一景。

2.人文古寨——凤溪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个古色古香的凤溪村,始置于元朝末年,坐落在五岭中的都庞岭余脉凤溪山,距富川县城15公里,全村有盘、陈、蒋、岑、麦、翟、李等七个大姓,是一个典型的平地瑶族古村落,堪称瑶族传统聚落文化的宝贵遗产。

凤溪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全村上下,街道井然。村落按姓氏共分四坊,每坊各兴建一座门楼,各大门楼内还有若干个子门楼。村中每个姓氏均建有一座祠堂,祠堂建筑外墙上均有彩墨画和“风调雨顺人丁旺,山清水秀六畜兴”等诗赋,画工精致,书体雋秀。村中民居青石街高门楼,天井石条铺花,窗棂雕龙刻凤,照壁楹联意境雅致。风雨桥也是凤溪瑶村的一大特色,这里历史上曾经建有多座风雨桥,现存的朝阳风雨桥和福寿风雨桥横跨凤溪村江上,两桥相依,遥相呼应,民间称为“姊妹桥”。此外,亭阁、庙宇、戏台等建筑也在这里随处可见,古戏台与各姓的祠堂、寺、观、庙等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古建筑群落,建筑物中,皆有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壁画,描绘桃源结义、武松打虎、三娘教子等故事,任务形象栩栩如生。类似于凤溪村这样的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瑶族古村落,在富川、江永等地的平地瑶、四大民瑶地区较为多见,这些古色古香的门楼屋宇,神庙寺观,祠堂戏台,风雨桥等多出自明清时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瑶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交流的艺术结晶。

(四)恭城瑶族《梅山图》

    珍藏于瑶族民间的瑶族文化瑰宝《梅山图》,1995年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被人发现,据专家考证,此《梅山图》为我国目前瑶族唯一保存最完好、反映瑶族历史最深刻、内容最丰富的瑶族文化古画卷,现收藏于恭城档案局。该图绘制于清乾隆九年(1745),全图分五卷,总长 53.1米,彩绘在宽0.35米的画布上,画布为土麻织布。从工艺上看,该图是经过防腐处理后彩绘的,每隔二米许订有绳索,以供悬挂之用。该图除有小部分因年久破损外,其余大部分保存完好。《梅山图》上的彩绘以人物为主,大约有一千余位形貌各异的神和人像,包括道、佛、儒三教先师和神鬼菩萨,帝王将相,民间信仰的各种神仙以及瑶族人农耕布织以及渔猎劳作的画面,其中农耕、狩猎、祭典、乐舞、神话等故事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绘画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内容概括整个瑶民历史、生产、生活、习俗、宗教、服饰等。恭城瑶族《梅山图》是当地瑶族民间做道场法事时张挂的神像图,堪称瑶族神像画的代表之作。(原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