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ET的发展史

(2008-07-05 01:54: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核医学影像学
PET技术的发展包括了PET扫描仪、回旋加速器及显像剂近一个世纪的缓慢发展过程。

1927年, Dirac.PAM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5年后Anderson. C观测到第一个正电子。在这些物理实验后不久,对正电子发射体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就已开始探索。1932年,Ernest Lawrence发明了能产生β+核素的回旋加速器,http://www.nfpetct.com/up_files/o4.JPG1957年,经过不断的改进,第一台用于生长短半衰期正电子核素的医用小型加速器在伦敦Hammersmith医院启用。但利用回旋加速器产生的正电子核素进行正电子显像却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从正电子扫描仪的机型上,经历了正电子平面扫描机、正电子照相机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3个阶断。1960s后半期,华盛顿大学的的Terpogossian、Phelp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dward Hoffman等设计出一种带铅准直器的探测器用以探测正电子,此为初期的正电子平面扫描机,但显像结果不理想。1966年,Anger.HO等用两个闪烁照相机在不使用传统准确器的情况下探测正电子湮没辐射光子,从而设计出了正电子照相机的技术模型,同时也创立了符合探测方法;不久,David E.Kuhl等证实用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可产生正确的横断层图像。1970s初期,Gordon Brownell等建立了第一台医用正电子照相机。这种正电子照相机由两个互成180°的NaI(Tl) 大晶体后接光电倍增管及符合探测线路组成。70年代初,James S.Robertson等设计出一种环状的、不连续的探测器来进行正电子断层显像,从而迈出了断层显像的第一步,但却不知用什么数学算法进行图像重建。1973年,Hounsfied GN发明了X线CT 。受其启发,Phelps、Hoffman和Terpogossian放弃了原有的设计,建立了一台最早的可行断层显像的PET扫描仪原型(PETT Ⅱ), PETT Ⅱ整合了所有现代PET扫描仪的基本原理,如合适的图像重建算法、湮没符合探测、合适的直线和成角采样、衰减校正等,但分辨率差(25mm)。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设计出PETT Ⅱ1/2(主要用于动物实验)、PETT Ⅲ(用于人体显像)和PETT Ⅳ(最早的多环PET装置)。 1976年,第一台商业化PET扫描仪(ECAT)面市,如图1所见。 80年代始,PET生产厂家CTI和Scanditronix分别与西门子和GE公司合作,大公司的介入使PET扫描仪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后,多环探测器、模块化晶体、3D结构等多种新技术及新型的晶体材料锗酸铋(BGO)的应用,使PET的射线探测能力和分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能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从而促使了PET的临床应用的推广。在扫描仪发展的同时,回旋加速器的研制和正电子显像剂的临床应用也同样取得进展。小型回旋加速器的自动控制、显像剂的自动合成系统的发展使正电子核素的产生及正电子显像剂的合成更加简单、方便,机器的操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和程序化,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也明显降低。80年后,多种正电子显像剂的研究逐步拓展,18F-FDG在脑显像和心肌存活显像,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显像中的成功应用使PET逐步受到临床的接受和青睐。90年代始PET开始从学院性研究进入临床竞技场。1997年,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FDA)批准了18F-FDG临床应用;1998年,美国健康卫生财政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HCFA)同意将多种18F-FDG PET适应症纳入医保范围,PET从而获得了一张广泛临床应用的“绿卡”,促使其进一步应用发展。

PET的图像是一种功能图像,对病变检测灵敏度高,病灶边界显示清楚,但是解剖结构远不如CT/MR,在诊断和治疗定位上存在较大的困难,无法很好地满足临床需要。为了解决此难题,通用电气(GE)公司和西门子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将PET和CT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扫描仪:PET/CT。PET/CT能很好地对病灶进行定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精确放疗要求;同时两者的优缺点互补,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链接:
         医学影像呼唤技师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医学工程师急需名分
         新生活催生新职业
         临床工程师的由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PET-CT临床意义
后一篇:PET的组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