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英街的兴衰看目前各行各业造假现象

(2011-06-10 10:24:43)
标签:

杂谈

分类: T 0交易

“来深圳不到中英街,等于没来深圳。”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语。给内地的亲戚朋友办沙头角证件,是深圳市民的家常便饭,一个单位的几十个指标总是不够用,只好到处拆借。我们那时还经常给用户办证。

80-90年代初,内地黄金市场并未放开,国内城市鲜见黄金饰品店,价格也很昂贵。香港商人蜂拥而至,将新潮的金银首饰引进中英街。在最高峰时中英街竟有大大小小的金店47家。这些香港金店与国际同步,价格低廉、款式新颖,许多人慕名而来,一次买下十几个金戒指是司空见惯的事,卖出的黄金也以吨为单位计算。
紧挨香港的中英街以免税街身份和价格优势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香港人抓住这一商机,把一些内地当时还紧缺的商品源源不断拿到中英街上销售,每天前往购物的人川流不息。只有2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少时四五万人,多时八九万人。人们肩扛手拎,香皂、袜子、洗衣粉、布料、手袋、化妆品,挤得满身汗水。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逐渐回落,甚至出现商业萧条、店员比游客还多的现象。素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中英街,到如今“却日渐萧条,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
因此许多商家开始卖假货。因为不卖假货,没办法和人家竞争。这么贵的柜台,不卖假能供得起吗?
过去的中英街开了信用经济的先河,而如今的中英街却商誉扫地,购物欺诈成了中英街的一个标签。

目前毒奶,超额添加剂。使得我们几乎不知道可以吃什么了,想找块地自己种,有怕先大旱再大涝的天气。是否是三峡大坝惹的祸我们不明白。我一生就生活在长江流区域。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我记事起都是抗洪抗涝。没有抗过旱。

同样一个行业如果利润比较高不会有人去造假,但是由于竞争使得利润下降,物价涨,税收涨,人工涨。结果是

大量的中小企业无法生存。有一些人就开始造假。我认为ZF能单方面要求民营企业要有道德。ZF企业更应该讲道德。国际油价涨跌都有,我们的油价只涨不跌永远在大牛市里。开老百姓根本没有享受到油价牛市的收益。位把工务员的工资拉高,要求所有的民营企业提高工资。看来好像在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结果是企业关门。老百姓失业。消费愿意下降,经济滞涨,股市下跌,社会不和谐。我们的税在地球上应该是排行在最前面的。可是我们享受的社会福利是排行在最后的。ZF天天在说要建立和谐社会,希望ZF多负但一些社会责任。希望我们的ZF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一些福利。那样社会才可能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