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楹联最话(6)——最早的衙署楹联

(2009-06-02 11:42:14)
标签:

楹联

制置使

对联

云顶

余玠

四川

文化

     最早的衙署楹联

 

     古时作官之人常于衙署厅柱上自书楹联,或标明官署名称,或概括地理位置,或描写山川形胜,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戒约自勉,或效法古人为官,或省视自身功过,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文化,一种政治文化。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事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衙署楹联为南宋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所题。

    余玠(?-1252年)南宋末期抗蒙名将,字义夫,号樵隐。淳祐二年(1242年)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后又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到任后,大改弊政,遴选守臣,惩杀悍将、溃将,整顿军政;轻徭薄征,设置屯田;修学养士,延纳贤才。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和意志。据考证,该联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衙署楹联。他还设招贤馆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务繁忙,有时需要来访者略等,便在门上又写下了这样的对联:

老子亦常来侍候;

诸公聊复忍斯须。

    联语诙谐亲昵。“老子”是谑称,非自傲之词。余玠同时加强战备,用冉琎、冉璞计,修筑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又陆续修筑大获(今四川苍溪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云顶(今四川金堂南)、神臂(今四川合江西北)、天生(今四川万县西)等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或为诸州治所,或用屯兵积粮;驻重兵于大获城以控扼自陕入蜀孔道,驻重兵于青居、钓鱼、云顶以保障嘉陵江、长江,形成一个防御网。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

    如今,在四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陈列馆内仍可见到上述两副楹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