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联话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中国人历来有贴楹联的习俗,旅居海外的华人也都保持着这一传统。华人散居世界各地,从居屋住宅、商店餐馆,到社团会馆、牌坊祠亭,所居之处,到处都可欣赏到中国特有的传统汉字楹联,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又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国桑梓的思乡情怀和中外友好之情。
有抒思乡颂祖之情的,如日本长崎孔庙,有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的一副亲笔题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通过颂扬以孔丘为代表的古老华夏文明,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和对伟大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加拿大温哥华海滨,有座华工合修的望乡亭,其亭联为:“遥望中华数万里;不知何日返回家?”据传,1880年,加拿大曾到中国招募7000多名华工,为他们修筑横贯全境的太平洋铁路。回不来的华工就定居温哥华海滨,并捐资修建了这座望乡亭,世代到此遥望东方,期望重返先辈摇篮——中华大陆。如今,加拿大已将此亭改为“友谊亭”,成了中加友好的象征。
有述爱国报国之志的,如英国伦敦唐人街东西口各有一座中国牌楼,刻有两副名联,一为:“伦肆遥临英帝苑;敦宜克绍汉天威。”二为:“草堂肯构陶公业;阜物康民敏士钟。”表明主人要在英国首都构建陶渊明世外桃源那样的理想大业,继承和弘扬大汉的国威,让天下有识之士刮目与钟情。在新加坡虎豹别墅有座“挹翠”牌坊,镌有著名华侨作家郁达夫手书的一副名联:“爽气自西来,放眼得十三湾烟景;中原劳北望,从头溯九万里鹏程。”身处异域,胸怀祖国,立足本地,大展宏图的气概,洋溢于字里行间。
有表聚友抒怀之意的,如美国的旧金山唐人街“中华会馆”,有一副久负盛名的楹联:“客地谈心,风月多情堪赏览;异乡聚首,琴樽可乐且追寻。”炎黄子孙客居异域,不论新交旧知,到此一聚,观赏当地美景,听听音乐,尝尝美酒,倾心交谈创业之辛,思乡之情,聊以解郁,也算是一种天伦之乐吧!联语设身处地,情感动人,可谓代表了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在加拿大温哥华市有一著名“华侨酒楼”,上刻一副著名楹联:“高视阔步,岂能浪迹尘寰?愿诸君顾曲凭栏,遇四五同胞,樽酒联欢,莫使英雄沦草泽;升官发财,未必逍遥海外。看我辈离乡去国,约二三知己,市楼买醉,居然风景是桃园。”虽饮酒谈心,不醉不休,但背井离乡,物业艰难,寄人篱下的悲戚伤感,却总是难以排遣。若非身临其境,谁解个中辛酸?读来令人热泪难禁,感慨万千。
有颂邦交友善之谊的,如马来西亚的怡保“兴安会馆”(原名“福建莆田会馆”),曾有这样一副楹联:“兴吾业,乐吾群,敬吾桑梓;安此居,习此俗,爱此河山。”言辞诚恳,情感朴实,代表了广大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境。在澳大利亚悉尼唐人街中国牌楼的北楼,镌刻这样两副楹联,一为:“澳陆风光,物阜民康,邦交友善;中原气象,德门义路,揖让仁风。”既讴歌了澳国的发达与友好,又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传统。二为:“四海种族同仁,修睦合群为兄弟;一家金兰结义,精诚博爱贯澳中。”不仅表达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平愿望,而且以兄弟手足情谊作为澳中友好的准则。为了邦交友善,国界、区域、种族界限都降到次要地位,一视同仁。表达了精诚、豁达、厚道的高雅外交风度,堪称名联佳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