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2022-03-23 17:33:57)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众所周知,“双减”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减”是为了“增”,“减负”是为了“提质”,是为了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质增效腾出时间和空间。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要不断思考和追问几个问题:
一、到底什么是高质量?
我有一个基本判断:高质量≠高分数,高质量≠考试成绩。
从学校层面来看,高质量是“全体发展、规范发展、特色发展”的质量。“全体发展”指的是有教无类,一个都不能少;“规范发展”指的是遵循规律、遵守法规;“特色发展”指的是彰显学校特色,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高质量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质量。“全面发展”要做到关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身心和谐统一,知行合一;“个性发展”要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自主发展”则要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持续发展的习惯和兴趣。
二、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八个路径提升质量:
一是向课程要质量。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可以因校制宜做好课程校本化实施,确保学生吃好正餐和主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二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四十分钟如何提质,关键是要做到“精讲精练,分类分层”,做到“老师精讲,学生精练”、“随堂练习、当堂消化”,将“教学设计”改为“学习设计”,将“教课堂”变为“习课堂”,将被动学习变为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
三是向作业设计要质量。在总体控制作业量基础上,强化“分层作业”,尝试“周作业”、“学期长效作业”,可以开办“作业超市”,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商量式作业”,录制“错题微课”,收录“错题集”等。
四是向课后服务要质量。根据“1+x”的基本要求和家长、学生真实需求,可以按照“基本不带作业本回家”的目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标准。
五是向习惯培养要质量。包括学生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如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坚持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见人问声好,走路靠右行;清洁自己做,饭菜吃干净;写字姿势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读书,主动常提问。
六是向社团建设要质量。既要建设“扬长社团”,又要设置“补短社团”,既为学有所长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路径和可能性,又为某方面发展薄弱的学生补齐发展短板提供帮助。
七是向学习小组要质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合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兵教兵”、“兵帮兵”。
八是向评价改革要质量。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评价导向,倡导“三比三不比”,即“多纵向比,不横向比;多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多比进步,不比绝对分数”,努力“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家庭教育可以怎么做?
“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存在“三个新误区”:一是“变本加厉”,有少数孩子处于“5+2+2+2”的境况,即周一至周五五天的校内学习,加上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晚上回家家长还要加两个小时左右的线上、线下培优,双休日的两天也基本上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二是“放任自流”,有少数家庭不知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怎么安排,看之任之,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三是“患得患失”,部分家长一方面赞成学生负担减下来,但同时又担忧学生学习成绩掉下来,喜忧参半,矛盾交织,陷入新的焦虑之中。
我认为,面对“双减”之后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学校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应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主导家庭教育:
一是让学生晚上充实起来。学校可以精心设计亲子阅读作业、体育家庭作业、劳动家庭作业等素质家庭作业,既让学生晚上做有意义的事,又有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每天晚上“亲子阅读一刻钟”、“体育作业四部曲”(做一套广播操、跳绳、坐位体前屈、闭目养神)、“劳动实践十件事”等。
二是让学生双休丰富起来。双休的课余时间怎么办?我们除了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之外,向家长推荐“四上”:脚上(体育锻炼,走向大自然)、书上(读有字之书、读场馆之书、读社会无字之书)、心上(艺术熏陶)、手上(动手操作、动手劳作)。
三是让学生寒暑假幸福起来。让寒暑假作业“变脸”,布置让学生乐意做、争着做、拉着伙伴及家长共同做的寒暑假作业。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十多年来,坚决废除机械重复无意义的传统假期作业,代之以学生喜爱的阅读作业、趣味作业、实践作业、自主作业和选择作业。
四、我们最应该做什么?
一是制定标准。当前学校教育最缺的还是针对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标准。如:立足课标、基于校本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精准分析学情基础上的作业设计标准,确保课后服务质效的课后服务工作标准等。学校必须下大力气研制一系列工作标准,让老师们有标可依、有标可对、有标可评。
二是坚实落地。“双减”之后,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还是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存在动作变形的问题:有的课堂涛声依旧,有的作业一锅炒,有的课后服务随性随意。存在“三个落差”: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差,从学校要求到教师执行的落差,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的落差。所以,学校要着重做好“落实”、“落地”工作,做到“从观念转变到行动落地,从理想设计到精准路径,从制定措施到细节关怀,从学校主导到大家共同行动。”
三是关照差异。在行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关照差异:一方面是教师间的差异,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提供可以选择的策略方法,提供不同的帮助,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是学生中的差异,好学生人人会教,关键是如何帮助和促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应该重点思考和研究“后10%”的学生改如何辅导、如何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