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讨类型电影与反类型电影的特质!
标签:
类型电影反类型电影后羿创新影视何厚熠电影商业电影电影营销娱乐 |
分类: 影视资讯与知识分享 |
「類型電影」指的是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特徵的電影。常見的類型電影,例如歌舞片、驚悚片、警匪片、恐怖片、美國西部片等,都有獨特的故事走向與風格特徵,並且受到特定觀眾的支持與擁戴。
類型,因此是創作者與觀眾間,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關係。喜歡看劍客飛簷走壁、刀光劍影的,自然會特別熱愛武俠片;著迷於太空探險或與外星人第三類接觸的影迷,肯定會格外留意科幻片。雖然輕功與外星人,都不存在於現實生活裡,但藉著各種類型電影的敘事魔力,觀眾不但可以獲得感官上的滿足,更能從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暫時逃逸,讓想像力隨著銀幕上的影像快意奔馳。
類型片是製片商為了市場效益而對觀眾喜歡的影片進行大量仿製所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製作模式。類型片一般有固定的構成元素,有一套獨特的創作語言,有能代表其特色的直接、生動的表現形式,比如西部片中的決鬥、音樂片中的歌舞等。類型片的劃分對於電影藝術本身來講也許並不十分科學,但它卻是打開市場、吸引觀眾非常有效的手段。「類型片」作為電影工業的一項支柱性、常規性主流產品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已經被好萊塢的票房神話所反覆驗證,因此加大對類型片的探討此開發力度,已經成為各國正興電影行業的關鍵性突破口之一。
類型片已發展多時,學者對類型片的分類及基本特徵眾說紛紜,以下是幾種不同的看法。桂青山在《與世浮沉─類型片的理性認知此動態把握》一文中表示: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的類型無外乎警匪片、愛情片、黑幫片、西部片、恐怖片、歌舞片、偵探片、動作片……等等。
好萊塢的商業類型片,指應是上述電影類型的一部份。以局部代整體,不宜。因之,一說類型片,便天然認定只是好萊塢式商業性「套路片」不當。是指以好萊塢為主要代表的商業類型片。於是,在上述必要的辨析後,「類型片」應具有的兩大基本要素:
1. 人文意識的大眾化
商業類型片是建立在「大眾夢幻」基礎上的。而「大眾夢幻」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具有永恆主題的。這些永恆主題是指人類所面惦的包括一個或幾個有意義、但是永遠不可解決的文化衝突。比如生與死、愛與恨、男與女、文明與野蠻、壓制與自由、社會與個體、人與自然、生命與命運……等等。
2. 藝術展示的商業模式與分眾化意識
類型影片基礎營構的商業性模式,不可或缺──二元對立,衝突強烈,結構完整,敘事簡潔精巧,人物形象基本定型乃至模特兒……這些吸引普通而廣泛觀眾的觀賞要素,都應在總的基礎營構中型成商業性模式。
幾乎像任何故事一樣,一部類型電影按理都可以分解成幾個基本的敘事元素:情結、場景和人物等。這些元素在廣大觀眾中擁有一種特權地位,因為它們存在於一個熟悉的程序之中,並且傳達和強化觀眾的價值觀和處事態度。這樣,類型電影的敘事元素就獲得了一種與非類型敘事相去甚遠的預定性的主題意味。
許多類型片是針對一部分特定觀眾的。青春片通常針對青少年。動作驚險片往往把重點放在全是男子的活動上。婦女通常被降低到非主要的地位,她們或者提供「羅曼蒂克的趣味」。美國的婦女片和日本的母親片把重點放在家庭生活上。在這些以女性為主的類型片中,男人也以同樣的方式被定型化──通常是養家的人、性伴侶或「第三者」。
導演之所以被類型片吸引,是因為它們自動地綜合大量新訊息,使他們可以自由地探索更多人所關心的事物。一部非類型化的影片必須自我克制。藝術家實際上不得不在他作品的範圍傳達所有重要的思想和感情──這個任務佔用了許多屏幕時間。另一方面,類型片使藝術家沒有從零開始。他(她)可以依靠前人的成就,根據他(她)自己的傾向豐富它們的思想或對它們的思想提出質疑。
電影的類型與其它範疇中的類型不同,具有流動性特點。有些類型產生之後,會自然消失,但它的某些因素還會與其它類型的電影融合,形成新的類型電影。這與電影的商業化、大眾化,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具有不可分解的關連。我們往往可以透過某種類型的電影去瞭解一個社會的時代特徵和宏觀的文化氛圍,因此,也可以把類型化的電影看作反應一個時代的縮影。大部分類型的電影都具有可以同中求異,並找到令人感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要素。各種類型的電影所包括的不同要素可以充分地勾起觀眾的好奇心,令觀眾得到相同的滿足感。
趙軍表示所謂的「類型片」,就是符合人性要求,滿足人的某種感性慾望,我們將之分門別類的片種。類型片是不同題材、體裁、風格、流派、樣式影片的分類。類型片依托普世準則的意義非常明顯,所有成功的類型片都因為有普世準則為靈魂,其類型的特性才虎虎生威,才不至於沒有生命。類型是重要的,普世準則是必要的,沒有普世準則就沒有類型片,類型片的區別不是別的,正是普世準則在故事片不同形式的載體中如何宏揚、如何光大。而普世原則對類型片具體要求下有善惡分明、善良者圓夢、正義必勝、同情弱小、關愛生命、消弭仇恨、讚美奮鬥、滿懷報恩之心、超越生死……等等。
類型片是好萊塢電影取得輝煌戰績的法寶之一。它的每種類型風格已經給各國電影的製作帶來了全球性的參考。隨者社會文化的變遷,類型電影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類型電影中觀眾熟知的傳統人物類型和價值觀常常會以變形的方式反映出來。電影的類型有科幻類的電影,如《星際大戰》、《侏羅紀公園》、《獨立日》;災難類的電影,如《後天》、《世界末日》;戰爭類的電影,如《哈特的戰爭》、《K-19:寡婦製造者》;浪漫喜劇類的電影,如《BJ單身日記》、《十日拍拖手冊》……等等各類主流的電影類型。但現有的類型片無法滿足日日變化的觀眾心態,因此,從純粹的、經典的、常規的類型片模式出發,在人物塑造、故事情節等方面反其道而行的「反類型電影」因應而生,這些反類型的電影往往能吸引一部分的觀眾,獲得觀眾的認同,雖然觀眾群不大,但在這個分眾化的社會中,仍需要學者去重視及研究這類型的電影。
一般而言,類型片之所以成為類型,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關於無法解決的社會矛盾的兩難框架,如窮人與富人(愛情片等),文明與蠻荒(西部片),秩序與顛覆(偵探片),速度與恐懼(災難片)之類,然後用各種變奏去演繹、強化這種對立,並最終用一種假想方式去解決那個事實上根本無法解決的矛盾。每一種類型片都包含了對觀眾不同慾望的挑逗,滿足與規誡。
觀眾進入戲院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情感而去看電影的,由於傳統的類型片無法將所有觀眾的需求融入其中,幾十年來,美國的類型片不斷發展,又生成新的類型片,更多的是混合類型片,又因為基於對類型電影的反諷、改寫及破壞及現實世界的改變,反類型電影因應而生的,成為藉類型片而生的另類價值。
反類型電影以類型片為基礎,創作者可以不必從零開始,可以有更多自由空間發揮想像力。反類型化敘事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將觀眾帶入規定情境中,從而有利於想像力的拓展。
反類型之所以能夠被接受不僅僅是因為觀眾有求新求變的需要,也是因為維持類型片的戲劇衝突基礎──現實世界本身也在改變。確切地說,現實世界原本就不是單一的。影響類型發展和變化的外部條件有三個:
首先是時代性;
其次是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會影響類型電影的製作意願和方向;
第三,社會的文化走向會左右類型電影的內涵。
1. 顛覆類型片
反類型並非無規則、無意義,而往往是表達一些現代價值觀或是現代批判精神。如果說類型片是把歷史或現實的存在,加以典型化、理想化為象徵性影像或成規化情境,那麼反類型就是要破壞這種象徵性和成規化。
類型的變化牽涉外在(形式的)和內在(文化、主題的)兩方面因素。但很難確定哪些是類型片不可更改的因素,因為「類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模式或集體信念,它往往會隨者外部世界的改變而演化。大致說來,「反類型」可以從人物設置、人物關係、人物形象、情節、場景、主題、風格、鏡頭語言甚至音樂等方面對類型片的既有規則進行顛覆或破壞,而其根本則是破壞了神話原則、衝突──解決的敘事模型、二元對立的價值系統、英雄主義的價值觀念等,從而使影片能夠表現更為複雜的主題,並在形式上體現出「作者」鮮明的個性風格與潛在訴求。
2. 具有商業化操作
反類型具有商業化操作的功能,同時也給藝術創新開闢了諸多的可能性,這種創新必須易於為接受所接受,因此這裡的「創新」是有限的,這種有限度探索不能太具個人化、哲理化色彩,它必須是在遵循商業規律、在觀眾接受能力之內,在成功的類型原型類型基礎上的發展。假如觀眾對某些基本的類型並不很熟悉,反類型就會超出觀眾的心理期待,不僅不能帶給觀眾愉悅,反而會影響觀眾的理解,使觀眾失去觀影興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