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高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随着2007年山东省高考科目基本能力的出现,这门学科越发凸现它的重要性,因为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基本能力学科中的一门,如果忽视了这门学科的学习,那么,基本能力学科的总成线定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做为教师和学生,我们要在思想上先对这门学科有高度认识。再在教学中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中慢慢展开。如何展开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
高一新生开学后第一节课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加深对该学科的重视。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我们可以叫它攻心战。即改变学生在初中形成的误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等于初中的本学科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即升入高中的会考科目,只要过关皆大欢喜。而在高中阶段,却洽洽相反。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在高二下学期是一门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且也是高考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学科。既然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有效的知识积累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积少成多,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对高考是绝对有益的。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就会对本学科的知识学习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
第二,
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动手操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两者之中过于倾向另一者(即,如果只注重动手操作,忽视理论;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操作)则会形成反面效果。这也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是大相径庭的,也有悖于该学科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连最基本的操作也不能达到熟练,可想而知,以后的计算机学生会是什么样子。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阶段教学中,要拿出一定时间注重学生的基本上机操作的练习。只有一定的操作基础,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得心应手。如Word操作、上网操作等,就可以体现出操作的重要性。
第三,
注重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社会,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教育则是失败的。按照新课标要求,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则是让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而是要有所倾向,即生活中问题的处理,这也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延伸。如:广教版高一用《信息技术基础》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一节,这节讲解的内容是数据求和、数据转置,如果只注重课本,则显得知识过于浅显,那么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据排序、筛选等,不进行讲解,就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这节内容也是不完善的。所以,从当前社会出发,注重实际生活中知识的应用,对有关知识是有必要进行讲解、完善的。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而言,高中教学是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目前任务则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求新,才能迎刃有余地从事我们的教学,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路会越走越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