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你给我一首好听的歌
2009年春节晚会已经圆满落幕,公正地讲,这台晚会的节目质量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届,并且亮点多多。人们欣喜地看到,赵本山和他的小品依然璀璨,笑料不减;航天人与魔术杂技丰富了春晚舞台;晚会上没有悲情没有煽情,只有四川人过上新生活的感人画面;爱尔兰国家舞蹈团在春晚表演踢踏舞加速推进了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的步伐。尽管如此,也还是存在一些观念性问题,这里把下面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说给导演,也说给央视,希望明年能够适时加以改进。
把央视春晚舞台更多地留给观众
春晚是属于演员的还是属于观众的?这是一个定位问题。现在一台春节晚会要容纳一千多位演员先后登台。从演员的角度,确实是给更多演员提过了上春晚的机会,这是一件好事。但作为导演更应该注意另一个问题,这个舞台更应该是观众的,表演的目的是让观众在美感中获得欣赏。伴舞规模要适当,不能只为演员能更多地上场着想。组合式演唱,每个演员没有几句歌词,却很容易改变歌曲演唱效果,应该更多地注重观赏性。过去李谷一在一个春节晚会上唱八首歌,现在八个人唱一首歌,导演和央视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限制“一句词歌手”,请给观众一支完美的歌
春晚每年都推出了当年的“流行词”,今年人们在很多场合都会说“长得挺婉约的”。这也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央视春晚引领了文化新潮流。但是不是也可以推广一些好听的歌曲、舞蹈呢?现在很多歌曲和舞蹈都是有很多人一起表演的,只有宋祖英、张也、毛阿敏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才可以充当独唱角色。这样一方面歌舞的归属性不强,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流传。合理限制“一句词歌手”登台,推出几首能流够传得开的主打好歌,这样央视春晚会更加完美。
让大众参与写春晚,何愁没有好本子?
央视春晚年年都在喊缺乏好本子,为什么不能面向观众开展作品征集呢?小品可以征集,歌曲可以征集,表演形式可以征集,不要局限于创作班子,不要急白导演头。开展征集活动既能够有利于发现好作品,也会激发更多人创作积极性。既可以丰富春晚舞台,也能让晚会真正的属于观众,提升央视春晚的受众率和支持率。参与的人多了,支持的人也会多,这样能够适合更多观众的口味,又何乐而不为呢!
轻轻一点,会让你看得满心欢喜
进入我的圈子:★女性军警营地
★中国首席军事记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