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要参加联署?

(2012-12-02 20:25:49)
标签:

白云山

白云山隧道工程

联署

文化

分类: 广外专题

张 宁/文

关于修建白云山隧道,我和市政府并非没有一致之处:政府认为她修建隧道是善意的,我也认为她是善意的。

我们的分歧只是:她认为修建隧道是“绝对的善”——可以加强广州市区的融合,以繁华的天河区带动相对落后的白云区,推动广州的经济发展,方便市民的生活。我则认为修建隧道只是“片面的善”,因为在市政府这一善意动机里,已把白云山视为为广州发展的“障碍”。沿着这个逻辑推下去,一如我的同事所言,白云山就该铲平炸掉,让“市肺”变成“市心”,让绿水青山变成开放商的战场。而这绝不是极端或玩笑之言,它就隐含在政府“片面的善”的“隧道逻辑”里。

我作为广州一位普通市民,像许许多多市民一样,也关心广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规划思路和发展模式上有多种多样,视白云山为“障碍”,穿膛破肚,进而(在延伸的逻辑上)铲平炸掉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从长远来看是最坏的一种。

至少还有另外一种,即在完整保存白云山的前提下,重新规划广州的建设和发展。理由很简单:因为连你政府也承认,“隧道工程”会对白云山造成所谓“微乎其微”的伤害,你无法向我,向所有关心白云山命运的人们证明,你所谓的以形容词论证的“微乎其微的伤害”,与事实上在白云山腹地“穿膛破肚”所可能引发的严重伤害,乃至百年之后使美丽白云山沦落为一座“枯山”,是否有一种承继关系?我们谁都知道,大都市中的绿水青山,不同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它不仅无比珍贵,也因为喧嚣红尘而无比脆弱,为什么还要穿膛破肚,加以人为伤害?

如果发展和建设不宜激进的话,那么生态保护则只能保守。发展和建设有多种多样,是多选项;白云山却只有一座,是单选项。把发展和建设的“多选项”,置换为“单选项”,逻辑性把白云山视为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的“障碍”,只说明地方政府和官员固执于一种“单边主义”,那就是“发展主义”。

但这种发展主义却又是靠一种强力来推行的,江西宜黄县匿名官员提出的“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就是这种“强力”的象征。广州市有关部门仍然是温和的,还在征求沿线各单位的意见,并根据反对单位的意见做出备选方案,也礼貌温和地回应媒体采访中的质疑,但在他们自己可能也不觉察的意识里,仍然晃动着这种“强力逻辑”和“长官意志”的影子,比如——

①在巨大的反对声中,政府只讨论“怎样”建的问题,拒绝讨论“要不要”建的问题,使得民众对话的请求根本失去了对象。

②在如此重大的城市改造建设项目上,他们只征求沿线单位的意见,却在实质性的措施上,无意征求民众的意见。普通市民根本看不到隧道方案的全文或细节,看不到它的环保论证方案,仅仅通过媒体看到个大概。

③也无意通过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核和约束,严重违反程序正义;而且这一涉及到广州市肺的重大建设工程,也不在政府原先发布的十二五重大市政项目建设计划列表中,让人充分怀疑它仅仅是来自长官意志的政绩工程。

可以看出,广外学子发起的“护山”联署,在相当大程度上针对的就是这种“温和”表象下的“傲慢”。

在得知即将对白云山“穿膛破肚”后,许多人的内心都十分难受,有不少师生和市民寝食难安,一种无力和焦虑的感觉自那一刻起就困扰着他们。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当学生们发起“护山”联署时,我意识到不管我们多么弱小,都应本着公民的责任,站出来说:“不!”我在第一时间里就加入了联署,我深深地知道,保卫白云山,就是保卫广州和岭南!

我也知道,这是一场并非零和游戏的博弈——让地方政府更换发展思路,让白云山得以完整保存。而博弈本身,已让我们加入到推动中国进步的整个进程中,也让完整保存的白云山,融合于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的“美丽中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