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落英雄到到王的囚徒
(2010-10-21 09:55:22)
标签:
神话部落英雄囚徒 |
分类: 中国文化 |
中国神话常常有以同一个“英雄”或“半神”跨越若干时代的现象,而其形象也有较大的变迁,这种形象变迁无疑也烙上了强烈的时代印迹,“后羿”就是这样至少四代以上神话人物。后羿最为人知的是上古神话中“射日”“救世”的英雄形象,其时代最早见于上古神圣帝君“尧”的时代,如《淮南子》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不太为人所知的却是诸子寓言故事中的“被恐吓的”“囚徒”形象。而其活动场景也经历了从尧的部落时代到“夏启”建国以后的王朝时代的转换,《符子》载: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在第一则神话中,羿是一个诛杀怪物凿齿、九婴、长蛇、封豨,慑服大风,上射九日,而拯救部落,从而帮助尧登上天子之位的氏族英雄形象。但在第二则神话中,羿却成为被夏王戏弄恐吓而大失水准懦夫形象。如果说,氏族部落的时代,是英雄的时代,是个人或群体关系的和谐期,是权力关系仍较为松驰而个人自由创造能力尚得以尽情发挥的黄金时代,那么,在家天下时代到来以后,个体生命便日益被王权所牢笼宰制,而个体生命的创造便被驱入了某种定型化的轨道而不得其自由也。
悲呼!此非家天下之专制王权建立之过也!在无处不在的专制极权面前,有几人能不颤栗。古人所谓“颤颤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或也正谓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