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复读生——访山西高考理科状元 张晓阳(一)

(2006-12-16 11:31:58)

访评2002年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晓阳

  张晓阳同学是位复读生。她在复读班开学仪式上自我介绍说,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高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只要你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你能够承认自己,永远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

张晓阳档案

性别:女
年龄:19
民族:汉族
家住:城市
独生子女:是
毕业学校:山西省阳城一中
考取大学:清华大学
高考类别:理科
高考总分:696
语文:126
数学:138
英语:132
综合:300
你有哪些爱好:弹电子琴,听音乐,看电影。
你曾获得什么奖与荣誉: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
你自己的人生格言: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你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实现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你高考成功的原因:基础知识全面,考场冷静,心态好
写上一句给父母的话:感谢你们生我、养我、爱我、包容我、支持我。
写上一句给老师的话:您是灯塔,我是在您灯光指引下归航的小船
写上一句给同学的话:竞争让我明白,潜能的发掘往往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 败中。
写上一句给母校的话:没有你,就没有我。
你人生最大的愿望: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你将来回报的第一人:妈妈。
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在巨大的压力下如鱼得水地生活,永不言败。
你现在幸福吗?程度如何?现在比较幸福。在清华感受到了压力,但不知能否仍以平常心处之。


  王极盛:张晓阳同学,首先祝贺你考取了清华大学,并且成为2002年全国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

  张晓阳:谢谢你。

  王极盛:我听你们山西省文科状元说你是男同学,所以我跑了多少次也找不到,终于在这里无意中发现了你。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张晓阳:山西省阳城中学,是一个县级中学。

  王极盛:是重点中学吧?

  张晓阳:是市重点。

  王极盛:你们学校过去出过全国省级状元吗?

  张晓阳:没有。

  王极盛:这是第一次省级状元。你是突破你们学校省级状元的第一人,可以说你是你的学校高考状元第一人。

  张晓阳:您过奖了。

  王极盛:你总分多少?

  张晓阳:696分。

  王极盛:你是什么时间知道你的分数的?

  张晓阳:是7月23日晚上。

  王极盛:你成为状元是什么时间知道的?

  张晓阳:同时就知道了,确切地说是先知道的状元然后才知道的分数。

  王极盛:你怎么先知道是状元的呢?

  张晓阳:当时我们正在外面吃饭,我爸爸有一个朋友,他的女儿也是今年参加高考,他可能是消息比较灵通,所以事先就知道了一些有关高考的情况,他就给我爸爸打电话说祝贺你,你的女儿今年是山西省的高考状元。我父亲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会吧,然后才问的具体是多少分。当时都不敢相信,回到家以后我又通过同学进行电话查分,当时查到这个分数觉得这样的分数取得高考状元是比较可能的。

  王极盛:你知道你是状元当时是什么心情?

  张晓阳:当时比较平静,我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没有太多的激动,心里一个想法就是终于又完成了一个目标,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王极盛:过去你想过会成为状元吗?

  张晓阳:没有过。

  王极盛:你爸爸妈妈是什么心情?

  张晓阳:他们非常激动。他们比我激动这个要理解。我妈妈她高兴地大概有两个晚上没有睡着觉,每天就守在电话机旁接电话,那几天家里的电话非常多,绝大多数都是来祝贺的,还有同学相互询问情况。我妈妈一是怕影响我休息,再一个她非常兴奋,很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所以她每天守在电话旁边。

  王极盛:你爸爸呢?

  张晓阳:我爸爸那几天还在上班,但是每天上班总是迟到早退,去了过一小会儿就回来了,单位的人都说女儿考这样的成绩你还上什么班呐,总之家里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是挺高兴的。

  王极盛:不容易呀,十二年寒窗苦啊,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你为什么取得这样好成绩,你这次考试反应出了你平时的成绩了吗?还是高于你平时的成绩?

  张晓阳:我认为以今年试卷的难度,英语这个试卷要比我平常好做一些,其他基本正常。

  王极盛:你平时在你们学校里一模二模考试,你在年级里排队位置怎么样?

  张晓阳:一模考试是年级的第五名,二模是第四名。我们还有一个三模考试,三模考试第三名。是基本上保持稳定略有上升的这样一种状况。

  王极盛:但是你没有得过第一。

  张晓阳:没有。

  王极盛:这次不仅是学校第一而且是全山西省第一。

  张晓阳:真是没有想到。

  王极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状元可遇不可求,这偶然中也有必然,为什么会成为全省第一名,你自己想法是怎样的?

  张晓阳:得到这个成绩我想到更多的不是个人因素,当然有个人的努力成分在里面,但是我认为这和我的整个学校对今年整个参加高考的这一届学生重视是非常有关系的。

  王极盛:那你说一说。

  张晓阳:我去年是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考了650分,清华在山西招生的录取分数是652,后来又扩招,扩招到了651分,也就是说我差1分没有上清华。当时因为报志愿各方面的疏忽所以到最后没有非常理想的大学就回去复读了。

  王极盛:你当时只报清华了吗?

  张晓阳:并不是的,我当时因为报志愿没有什么经验,在二、三志愿里面报的都是比较高的学校,和清华是同时录取的,都是全国重点大学,所以清华录取时一通知并没有录取上,其他学校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了。

  王极盛:去年一般学校不收第二志愿的考生。

  张晓阳:是的。去年的时候我在我们学校就是高考的第一名。我平常在学校的成绩很少拿第一,但是两次高考我都是第一,这让人很不可理解,去年考第一我并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同时和我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一大批同学,都是平常非常优秀的同学,考试经常考在我前面的,都是这种情况。所以今年我们学校就非常重视,各方面课程所配的老师力量都非常强。到最后专门有一种主要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强化训练。那次强化教育抽调的是全校最尖的十来名同学,我们在一起进行讨论,进行交流,就我个人而言对我的帮助和提高是非常大的。

  王极盛: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张晓阳:在那儿基本上上课和班里的进度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它的班容量小,所以老师非常能够顾及到每一个同学。每个人坐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他有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交流。他提出一个问题来周围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思路,特别对于我来讲,我的数学应该是各科里比较差一些的。所以我在那个班里主要就是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我平常碰到有不会做的题目或者有疑难的时候,并不是拿去问某一个同学而是把它提出来,提交给老师,老师拿这个题他可以讲几种解法,这样别的同学听了这几种以后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再给我提出几种思路,这样一来慢慢的我对数学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成绩也有所提高。

王极盛:你觉得这样的小班学数学很好?

  张晓阳:对我来讲是这样,但是有的同学并不适应。像我刚才所讲的,应该是15个同学,坚持到最后的只有9个人,剩下的同学以种种理由都退出了。有的是因为那个环境他觉得人太少了不适合他,有的是认为因为大家都非常负有竞争力,是不是在那里边给自己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所以也退出了。还有的是因为课程压力重等等。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9个人。 

  王极盛:你除了这个学校重视应届学生之外,就你个人来讲你觉得这次成功经验是什么?为什么去年高考在你们学校也是第一,今年高考在你们学校、省里也是第一,平时考试不是第一,一到高考就拿第一,你把这个问题说透点。 

  张晓阳:我认为平常的考试因为是学校老师授课,他讲的是他们历年的经验,他对问题的理解,平时还是这些老师出题,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掌握了老师所讲的东西就可以达到很满意的成绩。我平常上课的时候当然也是比较认真的听讲,有些同学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很浅一读就懂。但是我认为课本这些浅的基础知识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就是老师的那些思路,老师的那些较深刻的思想都是从这里面引发出来的,如果说直接的拿老师的成果,倒不如自己以最根本的东西一点一点想下去,虽然不太深刻,还有很多漏洞,但是只要自己想明白的问题理解上会更清晰或者掌握的会更牢固。 

  我一方面在学习上比较注重课本知识,再一点就是心态比较好。这和我的家庭环境有关系。我的父母他们从来不用成绩来限制我,他们认为对于学习这个东西,不要把自己弄得太辛苦,只要觉得你可以跟上而且是比较轻松,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足以应对所有的问题,这样就是很不错的了。所以他们并不是很在意我的成绩。在这个上面我的压力很小,所以对于高考也没有太多的恐惧。 

  我有一位同学,他三次模拟考试都是全校的第一名,但在高考时发挥有些失常,虽然仍然考取了北大但是分数并不高。当时我们都替他捏一把汗,怕他上不了,这个同学用我们同学底下的笑话来讲就是说他提前进入了高考状态,他在模考阶段非常兴奋,到他高考的时候这种兴奋成分有所减弱或者是有了一定的压力。我认为我取得高考成功的第三点就是适当地把兴奋点调节到高考那个阶段,当然在考试以前会有一点点紧张,这毕竟是一件大事。我觉得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或者是做一点习惯性的事情来有意识地减弱那种紧张的情绪。所以在考场上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自如的。 

  王极盛:你这次高考成功,你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张晓阳:就别人的观点来看,学校里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家长或者周围的朋友也好,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但是我认为心态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把握。所以我觉得,说高考成功的因素是心态好像有一点太泛泛了,这个东西包含的太多。但是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我觉得也应该是我的一个长处吧。 

  王极盛:大家都说你心理素质好,平时也说你素质好? 

  张晓阳:对。 

  王极盛:不仅考试心理素质好,平时也心理素质好吗? 

  张晓阳:我自己没有太多的感觉,周围的人经常对我说。 

  王极盛:你平时是不是比较愉快比较开朗? 

  张晓阳:也不完全是,我的脾气不太好。而且因为我是独生子女可能从小在家里面有所宠爱,个性比较强一点,所以经常和人有不愉快的时候。也并不是一直都是很高兴的。但是我觉得一个人是要生活得开心一点,起码有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就不必去考虑它。像我在学习中确实是非常单纯的,因为我没有在学校里面住宿,所以有的时候我和住宿的同学一起聊天,他们就知道很多关于这方面那方面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我每天和你们一起生活一起上课读书,为什么这些东西我都不知道呢,有的时候我觉得人的思想简单一点也是一件好事,他可以比较专注地去干每一件事情。 

  王极盛:你考试的策略和技巧是什么?在高考中策略和技巧发挥什么作用? 

  张晓阳:因为我对自己的心理素质一直不是特别的自信,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拿到试卷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地浏览过一次,就是拿到题平静一下就赶快做了。但是在做每道题的时候我都非常专注。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我的策略是从头开始做,从易到难,如果遇到不会的当然是努力地把它克服下来。但是我遇到难题,我不会在这道题上打结把后面的题浪费掉,而是先把这道题让过去。而且这道题对我整个卷子的影响不会太大的。这也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一个体现。也许这算不上是什么策略技巧,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做的。 

  王极盛:去年高考以一分之差没考上清华大学,后来采取复读的方式,当时是什么心情? 

  张晓阳:当时很失望,很后悔,最多的心情是后悔。当时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后悔为什么要报这个学校。我知道,这个分数如果不报清华的话,所有的大学都可以去。当然这只是一闪念的念头。 

  王极盛:你们是考前报志愿? 

  张晓阳:是估分报志愿。 

  王极盛:分没估好? 

  张晓阳:分估得非常好。估的是650分。就是因为估得太精确了,没有一点出入,所以才出了些问题。 

  王极盛:怎样估分请你讲一下。 

  张晓阳:估分的时候,当时因为有标准答案,做完了题对自己做的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讲过一些高考阅卷的尺度,他是能给的分尽量给,如果不是太大偏差一般有相近的地方或者是有若干点可以答到都可以给分。我就按照这个。像英语的客观题就比较准确。数学这一类也应该是比较好估。我认为最难把握的还是语文,语文这个东西,我是严格按照客观标准评卷尺度适当放宽一些。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如果按照标准答案可能我这三分一分都没有,如果大意差不多,并不是原话,我观察一下如果里面有几个要点,我大概答对了几个,那就可以适当地给一分或者两分。作文是按照平常的成绩,再考虑一下本次考试的发挥以及高考的评卷,一般的说是会认为什么样的作文是比较优秀的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分数。这样下来并不是每科都估得相当准确,每科可能稍微有些出入,但是总成绩下来不会差太多。 

  王极盛:你再接着讲刚才的话题。 

  张晓阳:刚才说的第一后悔报错了志愿。第二是后悔考试的时候太疏忽,现在说来卷子上一分哪找不出来呀。但是自己因为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一分,造成了这样很惨痛的教训。第三个还是后悔高中三年用功不够,因为我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都不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学生。主要是后悔这几点。还有一点失望。就是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辛苦了这么多年,就这样一下子把我的成绩否定掉是有点不好接受。但是我更多的想的是以后怎么办,因为过去的事情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让它重现重演。我就想既然决定要复读,就应该做好复读的准备,而且我知道我薄弱的地方是在数学方面。 

  我忘了是哪一天了,是有一天的中午,接到电话说是录取没有希望了,下午我很伤心,到晚上时候吃过晚饭我就到地下室去,那时我的课本已经打点好准备卖掉了,我又去把我的课本找了出来,就做好了复读的一切准备。 

  王极盛:你复读有思想斗争吗?是你自己想复读,还是父母建议你复读,还是老师建议你复读。你想过其他出路吗? 

  张晓阳:想过其他的大学,因为到录取的最后还有一个调配这样一个环节,我当时还幻想能调配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比如说像北航一样的学校,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对录取工作不了解。后来我就一直在等这个消息。等到调配的时候确实给我调配了一个学校是北京的石油大学,因为当时我不太情愿上这个学校,所以我就决定要复读,我心里有这个打算,但是我没有说出来,是我爸爸帮我下的决心。他当时按我平常的情况,综合一下我平时的心理素质以及学习情况,成绩的稳定性等等一些此类的因素,他觉得我复读的话应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就算不能达到考全校第一,起码上一个比较好的重点大学应该没有问题。所以他决定让我复读。我当时非常乐意就同意了。有人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当然都是一些好心人一些关心我的人都对我说,根据以前的情况,女孩子复读是不是风险大一点,再一个就是你已经考到了这样一个分数650分,在我的周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高的分数,他们都说你这个分数已经接近极限,你还有没有上升的可能,或者说明年你能保住这个分数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要是下滑怎么办,你不是很冤枉吗?当时我对这些话没有太多的理会,我认为还是我父亲的那个建议,无论如何按我的实力考一个不错的重点大学应该是问题不大,只要我不发生大的闪失。当时我还有很多同学,他们考取了大学,他们都鼓励我,你如果决定复读就应该好好做,你的基础这么好,你复读一定有希望,他们给我鼓励和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