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个光棍的命运转折

(2007-11-26 21:30:46)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雕琢时间
 
 
“南岸家”村29户共141名村民在河谷重新安家

    “养女别嫁南岸家,背水桶桶累死呀!”
    在重走中国西北角的路上,当我到了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白河乡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句在当地流传了几十年的谚语。
    谚语里的“南岸家”是一个藏族村寨的名字,是全县最高的村子之一,地处岷山深处的山梁上,海拔超过2800米,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寨。
    离南岸家村最近的公路在山下的河谷中,海拔是1750米。从村子到山下,只有不到1米宽的人畜便道,即便是20多岁的年轻人,每次下山也要走2个多小时,上山更是要走3个多小时。
    “我们这个村过去是散居的,在山顶上,几百年形成的。”南岸家村党支部书记克格介说:“全村有29户人家,总共有141个村民。但是最近的两家距离也超过1公里,最远的相距十几公里。”
    由于村子高,吃水在南岸家村是个大问题,村民们经常要去背水。“一个水桶几十斤,背起来真是累人啊!”克格介说:“不光是人缺水,庄稼也缺水。虽然全村地不少,但主要是靠天吃饭,这么多年来,大家种的东西就那么几样,都是土豆、豌豆、青稞等耐旱的作物。”
    最让人发愁的还不是吃水,而是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
过去十年来,村里的人口逐渐开始负增长,有十几个小伙子到了30左右还没有结婚。在九寨沟山区的农村中,一般情况下小伙二十二三岁就到了结婚的年龄,26岁就是“大龄青年”了,超过30岁就是“超大龄青年”了。
    不是这些“超大龄青年”不想成家,而是南岸家村的条件让人望而生畏,那句谚语更让人听而生畏。
    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依靠种地,温饱能够解决,但是想致富却缺少门路和条件。长期以来,全村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
    那些大龄青年中,有一些在外打工时也谈过恋爱,但是女方到男方拜门子时,看到南岸家村“地处高山深无路,小径绵绵无绝期”,大都望而却步,给男方说了“拜拜”。
    “谁不希望自己结婚后家里的条件好一些,虽然爱上这个人是关键,但是地方也不能忽视啊。原来的村子那么高,那么不方便,如果嫁过去,会受很多苦,家里的父母也不同意啊!”在34岁的村民班克强的新家里,去年刚刚嫁给她的妻子说的这句话很能代表一些姑娘的心声。
    眼看着本村的成年姑娘都嫁到外村,自己的终身大事却毫无着落,不少大龄青年急啊!他们开始自己“想办法”来改变这个现状,有些人强占县农牧局的养殖基地,擅自修房,还同县上有关单位发生了冲突。
    “眼看着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我们干着急也没有办法。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实质不是婚姻问题,而是村子落后状况的集中体现。”村支书克格介说:“在大山之顶,我们发展无门啊!”
    就在克格介和村民们为了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苦闷的时候,一项新的政策落实到了南岸家村。不但让这个几百年的藏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不到3年时间,7个光棍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他们先后结婚了。
    这项新政策就是“三靠”,是九寨沟这样的大山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一个新的方式:高山向沿河靠,小村向大村靠,农村向城镇靠。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1030500740.jpg
有些村民还在修建自己新居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320927.jpg
这些房屋差不多建好了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410888.jpg
村民们兴奋地修建新居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480721.jpg
这户人家的房屋快建好了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570168.jpg
这所民居要建好还需要一两年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6150104.jpg
新的“南岸家村”格局基本确定了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6220610.jpg
新“南岸家村”里有小学,还不算简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6310016.jpg
村里已经建有电网和在太阳能街灯,为村民带来很多方便

    按照这种思路,九寨沟县从2002年起,开始逐步全县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寨进行移民搬迁,并以此来改善农牧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帮助农牧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2003年11月,南岸家村的新址确定了,在距离原来寨子大约7公里,在山下河谷的荒滩中,背靠白龙江,面朝一条大公路,距离九寨沟风景区所在的漳扎镇有10多公里。县政府投入了大约300多万元建设村子的地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004年8月,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了,南岸家村的异地移民搬迁工作正式展开。
    一开始,不少村民还有疑虑,他们担心有二:一是搬迁建房要花很多钱,政府虽然每家给补贴了1万多元,但是大头还是得自己筹集;二是村民们缺少知识,搬下山了,离自己原来的地这么远,万一没有新的收入来源,怎么办?
    为了让村民们放下疑虑,村支书克格介带头下山了。“我想,房子可以一间一间建,钱不多,可以先建一间住着。先搬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方便,搞旅游、打工都会方便,靠着九寨沟,我想会致富门路的。”
事实证明了克格介的想法。在他的带头下,到2005年底,所有29户141个村民全部搬迁下来。村民们一边建设新家,一边寻找致富门路,有的去打工,有的搞运输,有的搞旅游,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到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800元。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130217.jpg
村支书克格介的新家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210922.jpg
我在克格介新家的家门前采访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230949.jpg
克格介向我介绍这几年村的变迁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390904.jpg
从克格介的笑容可以看出,在这里过生活真的不错!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550505.jpg
克格介新居家门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5030186.jpg
克格介新家的客厅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460393.jpg
克格介新家二楼

    在搬下来这3年多里,有7个光棍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我在新的南岸家村采访时看到,全村所有家庭依然在不停地建设新家,挣点钱就会投入,至今还没有一户完工。“要完全建成自己的新家,可能还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是村民们不觉得苦,因为相比过去,变化太大了,那句流传几十年的谚语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村民们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他们招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6570620.jpg
一户村民家的壁画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310736.jpg
一户村民家的客厅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2350170.jpg
杨龙喜老人,每月给九寨沟管理局画藏族传统彩绘画可挣近两千元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2510312.jpg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030483.jpg
杨龙喜老人作的藏族彩绘画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130459.jpg
杨龙喜老人在作画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210595.jpg
杨龙喜向我介绍他绘制的彩画扎如寺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300894.jpg
64岁的老人祥玛和她的外孙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400772.jpg
祥玛老人很高兴能够搬下大山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3520763.jpg
村里的孩子,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将来不用每天走5个小时上下学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07/0801/zhaoyahui4/200708010934030966.jpg
村里的孩子,他们赶上了好时候,将来不用每天走5个小时上下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