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耕、读、渔、樵

(2011-02-08 10:03:31)
标签:

杂谈

    有次在一古镇旅游,看到一旧家具店里有实木老家具(是否仿造暂且不论),那满目的花草禽鸟、祥龙瑞善、人物故事、神话和戏曲场景让人目不暇接。有一个屏风上雕刻的图案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所表达的耕、读、渔、樵四个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显示了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为此,让我想起了我们老家所存留的一些民间工艺品:那一堵影壁、一段花墙、一扇门窗,以至一面墀头,一方砖雕,一片瓦当……皖西南古民居建筑雕刻的艺术形式及内容,呈现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民间工匠们的创作激情甚至不肯放过任何一件能施展才华的物件。那些传统的石雕、砖雕、木雕和剪纸图案上,几乎都可见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创作。那一幅幅别致构图工艺精湛的图案,一段历史故事记载,显现着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忠、义、诚、德、孝、和的传统美德。这些随处可见的精美纹样图案——所组成的“四民乐”纹样,虽饱经风雨的侵蚀洗刷,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的典故传说耕、读、渔、樵有多种版本的解释),今天看来依然让人心动。

   有专家解释为:“耕者,是神话传说中的虞舜,曾耕田于历山下,为人贤良,继承唐尧帝政业,治理民事,是个圣帝。读,以读书教学为业的是春秋鲁人孔子,曾周游列国,聚徒讲学,以礼为本,被后人尊为圣人。渔,为殷商时的吕尚,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钓鱼,所谓“愿者上钩”,后来辅佐周武王灭掉了商纣。樵,是指樵夫钟子期,一次他在砍樵的归途中,听得春秋时晋大夫伯牙舟泊江边操琴。忽听琴声意在高山,钟伫足曰:“巍巍乎若高山。”又闻志在流水,曰“荡荡乎若流水。”伯牙感到了知音者是樵夫,赞叹不已。后子期死,伯牙劈琴绝弦,终身不复操琴。”这我国古代四大名人人物的故事

   中国历来强调以农为本,男耕女织是民间艺术品的常见题材所谓传家二字耕与读,守家二字勤与俭。就是体现了种思想另外多少也与劈柴担水,无非是道的中国式修道主张有些联系多为渔夫垂钓、农夫耕作、樵夫背柴、书生读书四幅画面组成文人墨客们并不是真正从渔耕樵读之中讨生活,他们真正向往的是栖身江湖的散淡和自由自在。

   古代诗人也对“耕、读、渔、樵”赋予许多名句佳作,如:

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读: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渔: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樵: 辛弃疾《听月诗》: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自古以来,人们对“耕、读、渔、樵”赋予很高的美好理想。耕者有其田,多少人的理想读乃儒者所为,儒为大雅;而渔者需要一种境界,或鼓枻而歌,与屈子论道;或蓑衣斗笠,独钓江雪;或垂钓渭水,直钩而渔可谓生于世而隐于市,来去飘忽,渺无踪迹,状若仙人樵者以手中之斧斫出清脆的伐木声,响彻山宇,生活在斧声中清空而又坚实一斧、一伐于山,歌于途,负薪而为人间烟火。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民间艺术存在的现实值得担忧,这些魅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老一代人的去世,正在静悄悄地不断流失与消亡,而保护、传承民间文化,或许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世界性命题了!

 

 


http://s15/middle/4bacc1a4g9bbbcd3af18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二傻
后一篇:老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