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人生)将荆棘开成母亲心上的花朵

标签:
文化读书品人生我与地坛史铁生母亲荆棘春天的花 |
http://s11/middle/4bac5325g95385016af1a&690
http://s4/middle/4bac5325g953851539953&690
直面百孔千疮的人生,我思故我笑。
将荆棘开成母亲心上的花朵
文/纳兰泽芸
在我崇敬的作家中,史铁生是重要的一位。我常常随着他两条深深的轮椅车辙,去追问何谓“命运”、“生存”以及“母亲”的真正含义。
史铁生的人生,是受尽磨难的人生。荆棘丛生,举步维艰。正因为他数十年经历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他的文字以及思想,较之其他作家的文字更能走进人的内心。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及时治疗,眼睛得到恢复。
史铁生与各种痛苦的病痛周旋30多年。十多年前肾病加重,必须频繁地做肾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个星期就需透析5次。只有中间不做透析的两天的上午可以做一点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写作。
这期间的痛苦不亲身经历的人无法体会,但史铁生仍然淡淡地笑对生活。有人可能会说他“坚强,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可是,如果通读他的文字,会发现,真正让他直面身心的苦痛,让他将荆棘开成花朵的,是对母亲的那一份承诺:“和妹妹在一起,好好活……”。
在最生龙活虎最狂妄的20岁青春年华里,突然没了双腿成了一个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废人”,这几乎挑战了一个人的最高理智极限。史铁生也是。
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且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他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任凭双手鲜血淋漓。这时候母亲就会悄悄躲出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听着动静,等恢复安静后,她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地看着他。有时他又像发了疯似的离开家,到附近荒废的古园地坛去。母亲理解孩子,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又怕孩子在那荒僻的大园子里做傻事。他在地坛待太久了,母亲就会悄悄地去找他,找他又不想让他发觉,看见他好好地在那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有时他呆的地方不太好找,视力不好的母亲,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
为了避免戳到孩子痛外,母亲连说话都小心翼翼,极力避免“跑”、“跳”、“踩”这些字眼。
他有时会突然狂暴地捶击自己,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母亲扑过去抓住他的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事实上,这个时候母亲的肝病已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宿整宿睡不了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
那年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用央求的口气说和他一起去看看菊花,他居然很难得地答应了。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然后就出去做准备去了。他怎么会想到,母亲这一出去就再也没回家。突然大口吐血的母亲被送进医院,昏迷前她留恋的不是自己仅仅49岁的人生,而是挂心自己的孩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每一个阅读这些文字的读者,无不泫然。这些苍凉的文字,流淌自作者的心深处,没有经历过真正痛楚的人,写不出如此凝重的文字。这些方块文字组合成的句子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汩汩淌着令人四顾茫然的泪。
母亲猝然离去之后,仿佛一记闷棍将史铁生敲醒——在他被命运击昏了头的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其实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他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20岁的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看到孩子沉陷于无助的深渊,她要找到一个让孩子活下去的路,可是她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这种无助注定她是活得最辛苦的母亲——积郁于肝,才让她四十来岁便被肝病夺去生命。
被敲醒之后的史铁生,在又一个秋天里,由妹妹推去北海看菊花,淡雅高洁的菊花在秋风里开得泼泼洒洒,而他在人生的萧瑟秋风里为什么不能将生命之花也开得泼泼洒洒呢?他懂得了母亲临走前未说完的那半句话:他与妹妹俩人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他有一次他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问朋友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作家朋友说“为了我的母亲。为了让她骄傲!”也许有人会说这位朋友的写作动机太低俗了吧,似乎与神圣的写作沾不上边儿,但朋友坦率地说,我那时就是想写出好文章来在报刊上发表,然后让母亲看着我的名字和文章印成铅字儿,让别人羡慕我的母亲。
忽然想起已故诗人海子的母亲说过的话,海子母亲说:“海子上大学,参加工作,每次回来又回去,我每次送他都哭。”
可是这位瘦弱、苍老的母亲何曾想到,儿子去了之后,再也不回来了。真该捉住海子,指着他的鼻子问问他:“你追求你高蹈的心灵,你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你面朝大海你春暖花开,谁都管不着,你也谁都可以不管,但你唯一不能不管的就是你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