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

标签:
杂谈 |
这是一篇应景小文,白云边酿酒公司前阵子在报纸上搞营销征文,赶巧看到,写了一篇小文寄去玩儿。能获奖更好,是意外,获不了拉倒,无所谓。
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
文/纳兰泽芸
我有一位爱酒的姨父,每顿饭时必咪几盅小酒,此为他人生一大乐事。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颇受姨父照应,所以我虽然身处上海,但每年回老家都会带些酒给他,尤其是一些老家买不到的酒。
偶然与一湖北网友小陈聊Q时提到此事,网友说不知你们上海能不能买到白云边酒,是湖北产的,味道很不错,你买给姨父尝尝。本没抱什么希望地在上海一打听,咦,居然买到了两瓶白云边9年。
过年带回去给姨父,姨父很开心,瓶盖一启,酒香溢出,姨父耸耸鼻子说,这酒不错。再饮一口,他回味地咂着嘴说,真是好酒,绵、甜、润、香。他是饮酒的老把式,见这阵式,我暗暗窃喜给姨父买对了礼物。
自此,有意无意地,我对白云边陈酿就有了一些关注。
我知道了,白云边酒是湖北松滋出产的,酿酒所用水是著名的“八眼泉”泉水,泉水清冽甘醇,这是得以酿出好酒的基础。
我知道了,白云边酒是由诗仙李白一首吟咏洞庭月夜的诗句脱胎而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可能不会想到,数百年后,他的诗句真的催生了一觚名叫“白云边”的美酒。
我知道了,白云边属兼香型白酒。而传统白酒四大香型,酱香、浓香、清香、米香,白云边都不是,这是何故?据说是因为当初为白云边定香型时,大师们发现此酒香气味道非同一般,而是各种香型“兼而有之”,大师们灵光乍现,遂定香型为“兼香型”。且不去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与否,至少,它赋予了白云边一种传奇的神秘气息。
白云边酒被美誉为“湖北茅台”,因其“一樽白云,满室生香”,清醇柔和,好入口,不上头,恰似戴望舒笔下那位撑着油纸伞,徘徊在幽长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百里洞庭具有如此美丽景致,白云边汲取洞庭灵气,如何叫人不神往?
有人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而读辛弃疾,则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则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时,要老酒煮姜汁到出苦味时最好……
那么就要想了,喝白云边的时候,我们应该读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读那位诗仙太白最好,浓淡相宜,豪饮细酌皆可入诗。
豪饮之时,我们满怀壮志,豪气干云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细酌之时,我们心有块垒,一片轻愁待酒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不论是豪饮,抑或细酌,我们发现,手把一盅陈酿白云边,往事,就会穿越千年,沿着时光河流,溯洄而上,到达我们的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