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印象

(2010-12-11 02:11:31)
标签:

乾隆皇帝

昆明湖

石舫

北京颐和园

清漪园

颐和园印象

    自搬离爱民街,告别了一墙之隔的北海公园及喧闹的什刹海后。在颐和园正南的昆玉河东岸安家落户,成了一名海淀人。由此,与近在咫尺的颐和园为邻,轻车熟路的常常从东南门进入这座国内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颐和园印象图1、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颐和园印象
图2、石舫

    北京颐和园长廊西端湖边装饰点景的一条大石船,名曰“石舫”,亦名为“清宴舫”。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

    所谓“放生”,简要可谓释放鱼虾之类的动物。后来就演变成信佛的人把放生看作是一种善举。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都要陪着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到“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进行放生,以表他们从善之心。久而久之,乾隆皇帝就由水联想起了魏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来想去,认为这句名言,尽管是非常有道理,亦可勉励朕注意处理好水与舟的重要关系,但亦使朕心理上总觉得这句名言,亦还包含有不吉祥的一面。那么,我乾隆皇帝为何不大破大立,将“放生台”改建成为一条大石船放在水里呢?这样,就可一举两得了,既能提醒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又有示意“水只能载舟而不能覆舟”,使我大清江山永固。

    相传石舫最初的由来就是这样的。而并非动用北洋水师军费,为老佛爷慈禧祝寿而建。

     晚清的命运,如同颐和园石舫,受封建专制的牵制,而无法前行半步。如今,星移斗转,石舫仍静静地停泊在原地,留给后人以思索。颐和园印象图3、荷叶颐和园印象
图4、
颐和园印象
图5、
颐和园印象
图6、
颐和园印象

图7、

颐和园印象
图8、颐和园印象

图9、
颐和园印象
图10、
颐和园印象
图11、
颐和园印象
图12、

颐和园印象
图13、

颐和园印象
图14、

颐和园印象
图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