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远眺
苍山如海
登高怀古
大气磅礴
仿佛远古的声音
在天际回荡着
等你顷听
冰冷的城垛
血肉之躯筑成
难以寻觅的激情
秦皇
兵勇
盾甲
飞将军
连连烽火台
闯王的硬箭强弓
不敌
吴三桂
引来的清兵
曾几何时
城头换了大王旗
熄峰口抗战
唤起
民族的觉醒
砍向小鬼子头上的大刀
演绎成
代代传唱的抗日歌曲
跨越历史的时空
长城内外
传颂着
可歌可泣的剧情
此时
身为游客
我清醒
城墙下
城砖上
那么多陌生的名字
令人汗颜
那是
“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句的正果
可知道
共享长城文化的哺乳
而你
自鸣得意时
刻上的
确是自己
真实的骂名
蝉儿在呜叫
硕果压弯了枝条
绿叶等待秋红
暑热未消
时隔二十载
再登高
慕田裕长城落脚

长城的兴建,史料可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各朝代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人们在登长城以前,总是企盼得到并满足于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
但是真正登上长城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却是一种失落:我们伟大的长城就只是这样一段城墙吗?它实在过于单薄,仅凭这段城墙如何能抵御外族的侵略。
事实上长城也确实没能抵御住最具威胁的敌人的进攻。各朝代不断将长城翻修加固,但不管长城气势如何磅礴,毕竟只是一堵石垒砖砌的墙而已,其作用只是冷兵器时代。
实际上,它让一个王朝的统治者躲在其后度日实属无耐!关键时刻,反到成了心理崩溃的一道底线。
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唐朝,竟是少数没有修建过长城的王朝之一。
万里长城的修筑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似乎也是一种
失败的证明。
明末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事,令顾炎武感叹道:“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一个王朝接近没落,长城的作用又能怎样!它又能抵挡什么。
登上长城,看看莽莽群山,才明白了古人为什么都爱登高怀古。只有此刻才有了俯瞰一切的角度,才会有思考的余地。更何况脚下踩着千年的古城砖,还有城墙下埋葬的无数苦力的冤魂或是战死在这里的将士的幽魂在作祟,难免会觉得自己的年岁陡然增加了许多,平添了几分对历史的回顾,更多了几分沧桑。


特立独行的儿子,难得与我外出。
什么景点、长城,去过了就免谈!
九0后的唯我独尊,在他身上充分体现。
乘缆车上山是心惊肉跳!
驾滑车回如风驰电掣般。
(以上图片均用卡片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