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游宏村

(2009-05-13 08:13:54)
标签:

水圳

粉墙青瓦

村落

徽商

雷岗山

宏村

重游宏村

    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十一公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整个村落面积300多亩,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重游宏村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叙仁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2000年11月30日,宏村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重游宏村

小溪、石墙、石板路。

重游宏村

小溪、石墙、石板路。

重游宏村

小溪、石墙、石板路。

重游宏村

粉墙、黛瓦、马鞍墙,小巷两侧人家。

重游宏村

石径、石阶、杉木门

重游宏村

小巷深处的传统制衣坊

重游宏村

徽派……!

重游宏村 

布衣、套袖、胶靴、举红花伞的老妇人。重游宏村

由于游人众多,同行的工作重游宏村人员为方便我取景拍照,在进入宏村后,为我创造了许多创作的机会。值此,感谢JWJ和当地的JW部门对我工作无怨无悔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对游客们实施的短暂阻隔而造成的停留深表歉意!

 

 

(此片由好友正红五月一日抓拍于进入宏村的必经之路,湖面桥顶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山烟雨
后一篇:告别休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