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4babae9dga3c0e2960255&690
乡村纪事
五月六日至八日,市委组织新农村宣传活动,我有幸随同采风。这是自离开报社后第一次下乡,虽说只有三天时间,除去路途颠簸,真正采访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天半。即便如此走马观花般的采访,却也收获颇丰。
第一站到兴山县一个记不得名字的茶叶基地。漫山茶树颇具规模,构成极富装饰感的茶叶梯田。在这海拔达1500米的高山上,生产着代表兴山的品牌产品“云雾茶”。茶农们在忙着采茶,我们则忙着“咔嚓”。和茶农们聊天,他们礼貌地应答着,而双手仍在茶树上上下翻飞。显然,我不能耽误他们采茶的时间。
第二站到兴山榛子乡和平村,那是兴山县的烟叶基地,据说村民们很是富裕。一入榛子乡的垭口,眼前的景象令人眼花:清一色的白墙红瓦间杂在山角绿树中,令人恍然到了欧洲。平整的农田已经压好了塑料薄膜,只等那绿苗苗破土而出了。而我的这种想法,在一小时后便遭到内行的指教,并闹出了笑话。
村委会是一座不错的小楼,令人感动的是,这里张贴着财务、政务公开的告示,各种支出大到路灯,小到一包接待烟,均清清爽爽地列在其中。不得了,城里的单位还没做到这份上呢。
在培育烟苗的塑料大棚里,同行的村广播站记者用家乡话纠正着我对种植烟草的错误概念。用一个棒棒在压好塑料薄膜的垄上戳一个洞洞,然后把大棚里长好的烟苗“日”进去。因对方是位女性,只好强忍着不笑,那滋味!
后来才知道,人家说的是“移植”。晕!
村子的平均海拔1100米,四季分明。全村606户人家,人口2033人,人均收入达万元。我们来的不太是时候,村子里出产白花桃、薇菜、脐橙等土特产品,漫山的杜鹃已经过了期,漫山的红叶还不到时间。
我想,今年秋天一定要来这里住上一天。
http://s13/middle/4babae9dga3c0e392572c&690
http://s14/middle/4babae9dga3c0e42a281d&690
http://s11/middle/4babae9dga3c0e4834dfa&690
http://s3/middle/4babae9dga3c0e4ee8772&690
http://s7/middle/4babae9dga3c0e581e456&690
http://s16/middle/4babae9dga3c0e60c101f&690
http://s5/mw690/001nUS0Rgy6WJSMkHhqc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