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小小的面片舞成如此白练,没个10年20年的功力,是不行地哟。
烩面是怎样“炼”成的
因为曾经在河北有过两个月吃烩饼的经历,所以只要一见到有“烩”字样的食品,我便倒胃口。这次到河南许昌去看望未曾谋面的大舅、大舅妈,在临去的路上,我便在心中默念:可千万别给我吃什么河南烩面啊。
舅甥相见,热情是必然的。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忘了“烩面”的茬,谁知这两字刚一出口,舅妈便说:这孩不错,也喜欢咱河南烩面,舅妈明天就给你做。得,显然沟通失败。接着,舅妈不由分说如此这般地吩咐起多笑少言的大舅:明早你去买羊骨头和羊肉。
一向以嘴快闻名的我,这回算是“败”在舅妈的手下,心中的那个痛啊:多半截的话,就这样生生地给堵了回去。唉,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在江湖漂,那能不挨“刀”呢?
转天,在大舅的带领下,我们便逛起了历史名城——许昌。回来时,舅妈还在厨房忙活。待亲戚们都到齐了,舅妈忙活的美食已摆满了一桌子。大舅说:先吃点饭再喝酒吧。舅妈便向每个人发问:吃几片?这让我听得一头雾水:吃面不是都论碗吗,这片是什么意思呢?
待那碗散发诱人香气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上桌,我真是有些吃惊:原来这就是烩面啊!此时,食欲已被唤醒:看来经验主义真是害死人啊。闲言少叙,还是让我先消灭一碗,再告诉你烩面是怎样“炼”成的吧。

有点与兰州拉面相似,但比兰州拉面的口感好。
首先,自然是熬乳白色的羊汤。将新鲜的羊大骨和切成大块的羊肉,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约小时后捞出。将生姜拍破、大葱挽结,与花椒、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丁香等用纱布包住待用。制成香料包与羊大骨和羊肉一起放入锅中,注水,煮沸。待羊肉煮烂后,捞出晾凉菜并切成薄片码好待用。在煮羊汤时,一定要大火将汤煮沸并随时将浮沫撇净。然后,用文火煮。如此,羊汤越煮越白。
其次,和面。面要稍微和软一些,软硬程度与饺子面差不多。但切记,和面时要放少许盐,以起到晶粒细化的作用。就是增加面的韧性。面和好后,醒上20分钟。
将醒好的面,揉成面剂,擀成6至8厘米宽、
10至15厘米长、约5毫米厚的面片,用筷子在面片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宽处压两条平行线,然后将面片双面抹油放入碟中,一片片码好,再醒20分钟(这便是“吃几片”的来历了)。

能吃几片,就下几片啰。余下的放好,明天接着吃
在煮面锅中注入清入,烧开。双手的四指托住面片两端的下部,大拇指轻轻按住面片的上部,拉并甩。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面片越拉越长,拉成细面条。到拉到不能再拉时,按筷子压的印记将面条撕成两条或三条。将拉好的面条下锅中煮熟,再将喜欢吃的青菜放入锅中。待煮熟后,将面条和青菜一并捞出,盛入碗中,放几片羊肉片、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辣椒等,将正在沸腾的羊肉汤注入碗中。

下锅煮面。
此时,一碗味道鲜美实惠的河南烩面便大功告成了。
怎么样,朋友,可否试一下?挺好操作的。我昨晚演练了一回,效果不差。对了,河南烩面要随做随吃,以免面条在汤中浸泡过久不筋道影响口感。

此烩非彼烩,那是相当地名不虚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