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2008-12-10 07:59: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硕资料 |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 皮亚杰主要采用(A )法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
A.临床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采用了(B )。
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
C.问卷法 D. 调查法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 D)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亲密感对孤独感
4.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C)
A.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柯尔伯格 D.
罗杰斯
5.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取向属于( 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6.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7.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B)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8.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遗传素质不同
B.努力程度不同
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
D.智力差异
9.有一位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才去偷的,假如不去偷药,家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偷了药也会得到原谅”。我们可以认为这位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C )阶段。
A.惩罚与服从
B.朴素的利己主义
C.“好孩子”
D.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
10.根据个体认知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
D. 埃里克森
11.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其中6—11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自主感
B.信任感
C.勤奋感
D.主动感
12.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B)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 抽象逻辑性
13.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C)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李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他的认知方式是( 4 )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 冲动性 D.沉思型
1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2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 冲动性
D.沉思型
16.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 3)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1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呢?(C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0.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2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
A.自我中心 *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2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辨析题:
1. 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顺序是不定的,可以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相等的。X、P299
2. 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4. 由于发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发展涉及的范围大于学习的范围。
简答题:
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的主要内容。P298
2.简述学生的个别差异的表现。P489-500
3.比较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P494
4.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分析论述题: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联考大纲P183
2.比较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295-P299
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4.比较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并阐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P43+P65
5.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联考大纲P185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单项选择题:
1.自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学习问题的探讨,无论在实验研究方面还是在理论探索方面一直非常活跃。1885发表《记忆论》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A.艾宾浩斯 B.冯特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2.几乎终身从事学习分类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他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布卢姆(B.S.Bloom)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分别在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这个学习分类尽管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类,但是比较著名,该学习分类的代表人物是
A.加涅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4.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5.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在其学习分类中,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个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6.在1972年编著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水平把学习分为反射的学习和认知的学习两种类型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波德罗夫斯基 B.卡普列杰夫 C.巴甫洛夫 D.维果斯基
7.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是D
A.操作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8.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
A.操作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9.于1913年首先打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的心理学家是B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0.操作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创始人是C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1.根据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A.托尔曼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2.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是观察学习的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再造)过程 D.动机过程
13.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榜样是
A.活的榜样 B.符号性榜样 C.诫例性的榜样 D.活生生的人
14.主张学习的完形——顿悟说的心理学学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联想主义心理学
15.1912年提出格式塔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韦特海墨(M.Wetheimer) B.考夫卡(K.Koffka)
C.苛勒(K.Kohler)
1. 皮亚杰主要采用(A )法来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
A.临床法 B.测验法
2.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的发展,采用了(B
A.对偶故事法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性矛盾是( D)
A.主动性对内疚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C)
A.皮亚杰
5.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取向属于( 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6.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B)
A.场依存型
7.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B)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8.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遗传素质不同
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
9.有一位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他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才去偷的,假如不去偷药,家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所以偷了药也会得到原谅”。我们可以认为这位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C )阶段。
A.惩罚与服从
C.“好孩子”
10.根据个体认知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德
11.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其中6—11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自主感
12.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B)
A.单维性
13.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C)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李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他的认知方式是( 4 )
1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2 )
A.场依存性
16.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 3)
A.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17.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 )
A.2岁*
C.5岁以前
1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C)
A.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1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呢?(C )
A.胆汁质
C.多血质*
20.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 )
A.自主性*
C.勤奋感
2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
A.自我中心 *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2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
C.加涅
辨析题:
1. 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顺序是不定的,可以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相等的。X、P299
2. 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4. 由于发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发展涉及的范围大于学习的范围。
简答题:
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的主要内容。P298
2.简述学生的个别差异的表现。P489-500
3.比较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P494
4.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分析论述题: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意义。联考大纲P183
2.比较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295-P299
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4.比较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并阐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P43+P65
5.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联考大纲P185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
单项选择题:
1.自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学习问题的探讨,无论在实验研究方面还是在理论探索方面一直非常活跃。1885发表《记忆论》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A.艾宾浩斯 B.冯特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2.几乎终身从事学习分类的研究工作,并于1965年他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一书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3.分别在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这个学习分类尽管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类,但是比较著名,该学习分类的代表人物是
A.加涅
4.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是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5.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在其学习分类中,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个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6.在1972年编著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水平把学习分为反射的学习和认知的学习两种类型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A.波德罗夫斯基 B.卡普列杰夫 C.巴甫洛夫 D.维果斯基
7.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是D
A.操作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8.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
A.操作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9.于1913年首先打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的心理学家是B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0.操作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创始人是C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1.根据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A.托尔曼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12.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是观察学习的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再造)过程 D.动机过程
13.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榜样是
A.活的榜样 B.符号性榜样 C.诫例性的榜样 D.活生生的人
14.主张学习的完形——顿悟说的心理学学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联想主义心理学
15.1912年提出格式塔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韦特海墨(M.Wetheimer) B.考夫卡(K.Koffka)
C.苛勒(K.Koh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