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三峡大坝蓄水之后,这段水面抬升了数十米,如今再游三峡,已经看不到当年郦道元所述七百里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景象,更没有了李白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倒是风平浪静,江流徐缓,早已不是古风原貌。不过对于我这个从未到过三峡的北方旱客来说,这一道水路高峡平湖,风景也还不错。
拍风光,缺一件最基本的武器——好相机。超期服役多年的卡片佳能 870
IS,已经被我按得快门几乎失灵,拍照主力便成了手机。因视力下降,本着少写少看,保留博客,远离微信的原则,近期并不打算置办新相机,先对付着吧。船游期间天气不好,手机扫拍的片子更显得乌突突,发在这里留存,免得把去过的地方忘记了。
正值长江沿岸雨季,如若晚些日子,可见秋叶斑斓
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这里是长江三峡西陵峡的起点,因景区建筑多为重建,从略。
三游洞。据说是由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发现的,后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赏,包括苏轼父子、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杜甫等文豪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远眺位于宜昌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的葛洲坝。上水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五县市,经西陵峡、巫峡、瞿塘峡,止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全长204公里。
拉近镜头模糊了。一位来自宜昌、与我们同桌就餐的70岁老人,是参加过葛洲坝建设的老工人,他向我们说起葛洲坝时充满自豪,那种至今还澎湃着的激情,十分令人感动!
登坛子岭远眺三峡大坝。大坝两侧,可见上下游水位之差。大坝建在西陵峡上游的三斗坪,如今这个小镇已随着三峡蓄水沉入江底。关于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利弊功过,业内业外自有公论评说。我的遗憾是没能尽早来看自然天成的三峡。
从观景台看船闸。船过大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这是3000吨以上的大船爬楼梯的地方,船只驶向上游或下游,需要先经过五级船闸逐步升高或下降,分别与大坝两边的水位持平,然后进入主航道。
船过西陵峡。虽然只是10月中旬,但雨后的三峡江风彻寒,薄毛衣,抓绒衣,冲锋衣三层保暖御寒,才能坚持在甲板上观景。两岸峭壁依旧,但纵深减半,水面变宽,波澜不惊。想必水位陡升之前,当是水道狭窄,水流湍急。
江岸的“三峡人家”,行程中的一个收费景点。我们经过的前一天发生泥石流,导致数名游客不幸罹难,停止参观游览。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很沉重。祈福天下游客平安!
湖北省巴东县,湖北至重庆的最后一座县城,再向上游便进入重庆辖区。巴东50余万人口,约5万人生活在城区,是一座三峡移民聚居的小城。
换乘游艇船游神农溪。此时雨越下越大,游客纷纷进入船舱。舍不得眼前的美景,冒雨露观。雾雨之中有一种难得的蒙眬之美,空气清新湿润到沁人肺腑。
神农溪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境内,自溪口上溯20公里,依次为龙昌洞峡、鹦鹉峡、锦竹峡,又称“神农三峡”。烟雨蒙蒙中,可见岸边一座座移民村落。
高100米的巨大天然溶洞,内有燕窝
岩壁的缝隙中有古人安放的悬棺
长江上如今架起了多少座桥梁?游艇上的导游小姑娘说,她家就在过了桥高速公路旁的村子里,风景很美。开发三峡旅游,使她家收入逐年增加,生活大有改善。神农溪周边村民自产的罐茶、花菇,也因而有了市场。
船过巫峡,神女峰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无缘一见
只见对面云雾中的山峦
船过瞿塘峡,三峡自下游至此止于奉节的夔门
白帝城。长江水位上升,这座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小山被淹没了三分之二
登山游览白帝庙,如今只需攀一百多级台阶。在白帝庙前看到感人一幕,这对母子合影前,儿子细心为母亲整理衣衫。
在白帝城景区观夔门,10元人民币上印有这道风景
石宝寨。因四周筑起围堰而将景区完整保留,成为江中一座盆景
塔楼,依玉印山而建,九层木质结构
出三峡,江面变得宽阔
经过五天四夜的航程,终于到达重庆
注:图片均为手机或卡片机所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