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台湾——镇澜紫南龙山寺

标签:
台湾镇澜宫紫南宫龙山寺旅游 |
分类: 华夏掠影 |
台湾盛行妈祖文化。镇澜宫位于台中大甲镇顺天路和蒋公路交叉口旁,奉祀妈祖,是大甲地方的信仰中心。镇澜宫建于清雍正10年(1732年),距今已逾280年。
福建湄洲岛,是海神妈祖的故乡。传说清雍正8年,湄州人林永兴赴台谋生,携妈祖像至大甲,供奉于自家厅堂,闽籍同胞纷来参拜,由此而议建镇澜宫。
庙内藏有乾隆时期的“护国庇民”、“佑济昭灵”古匾,光绪帝赐的“与天同功”古匾等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大甲镇澜宫庙貌繁荣,精细浑厚的石刻镂雕龙柱,布满五颜六色人物、花鸟、走兽的屋顶,檐下大片雕饰按金。正殿围绕神龛更是叠饰层层,富丽堂皇。
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每年农历3月的“大甲妈祖出巡”绕境进香活动,各地信徒组成进香团,自大甲出发,前往嘉义新港朝天宫进香祭祖,通常为8天7夜,徒步往返,声势浩大。
坐落在南投县竹山镇社寮里大公街的紫南宫,是一座因可以出借发财金而闻名的土地公庙。规模虽小,香火却极旺。
据说紫南宫的“钱母”能生“钱子”,所以很多信众前来“借钱”,以期钱滚钱,招财进宝。借了钱母第二年要按时归还。听说经常有人在发财后,百倍千倍地还钱。
紫南宫对面的大戏台。朋友说,紫南宫连年举办元旦发行“钱母”活动,今年发放了两万多羊年“钱母”,前去求财运的信众排起几公里的长队,朋友全家排了好几个小时,终于领到“开运钱母”。
艋舺这个地名,让人想起电影《艋舺》。对这类“青春帮派动作片”,我本无多大兴趣,但记住了“艋胛”这个词。龙山寺便坐落于艋舺。
寺院经历过清嘉庆年间大地震和1867年暴风雨侵袭,建筑毁损严重,曾两次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大殿在二战中全毁,如今我们看到的大殿,为战后重建。
这就使得龙山寺成为台北香火最旺的寺庙,上香的信众,一次就可以把各路神明一一拜到,很有效率。
除了我和一位脖子上挂着单反的小伙子,只见到少数几位游客,寺院内基本上都是信众。在诵经拜佛的善男信女身边,觉得自己很世俗,不便左右开弓随意拍照。
虽然没有太久逗留,但我终于看到了龙山寺的老墙,看到蔡依林歌词里唱到的景象:我虔诚点着香,手拿一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