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城
自驾游有很多方式。以居住地为中心,向目标景点出发,当日或小住几日返回;再出发,以此往复,点对点,呈放射状路线——我把这种玩法叫做“点游”,以区别一猛子扎出去几十天、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长距离“线游”。
12月19日,再次从休斯敦启程,路易斯安那州“四日游”。还是沿10号公路,与圣安东尼奥反向,一路向东,奔向下一个“点”,550多公里之外的新奥尔良。6小时车程。途经一大学所在的小镇,女儿当年赴美的第一个落脚点。稍事逗留,天色便暗下来。再由51号公路向南,穿过湖区长堤,到酒店已是晚上。
新奥尔良是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这个魅力十足的旅游圣地,有个非常形象的别名叫“大快活”。由于2005年的卡特里那飓风,新奥尔良已是家喻户晓。但只有真正走近,才会喜欢上这座城市,不仅仅因为它有一条迷人的密西西比河,有令人垂涎的海鲜美味,更有活力十足、风情万种的法国角。

从得克萨斯州进入路易斯安那州境内,途经一座超长的沼泽地大桥。路易斯安那遍布湖泊、沼泽,桥多,而且都很长。横跨庞恰特雷恩湖并把曼德韦尔和梅泰里连接起来的桥堤长约39公里,其中8英里完全架在湖面上。

表弟定的酒店位置真好,早上一拉开窗帘,便看到美丽的密西西比河。北美最大、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全长6020公里,河面宽阔,水量充沛。由于河流在这里拐了个大弯,道路也弯弯的顺河而建,因此新奥尔良又叫“新月城”。

窗的另一侧,可以看到法国角。18世纪法国人开埠的新奥尔良,曾被西班牙占领40年。19世纪初,拿破仑收回新奥尔良不久,因急需资金,将整个路易斯安那殖民地低价卖给美国。几易其主的“大快活”,近300年间阅尽沧桑。

运河广场上的威斯汀酒店,我们就住在这里

早上一出门,就直奔河边,想起多年前听过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尔·罗伯逊那首著名的《老人河》,凝望宽阔的河面,呆滞良久。

停靠在码头的老式蒸汽游轮steamboat Natchez号
船上有乐队表演

河边的铁路和车站,没有看见车辆通过

杰克逊广场和圣路易斯教堂

一座雕像和两门古炮,没搞清楚塑像是哪位人物,待查

曾被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过的新奥尔良,是一座最不像“美国”的美国城市。新奥尔良独具魅力的老城区,虽然被称为法国角,但早期的法式建筑被两次大火几乎烧尽。尽管依然弥漫着浓郁的法国风情,街上却多为西班牙式建筑。

走在法国角,有点儿像身在欧洲某一座城市。游客不显多,据说如果在“狂欢节”期间,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一点儿也不亚于国内旅游景点,提前好几个星期都订不上酒店。

这座建筑,阳台上的铁艺装饰很有特色

在新奥尔良可以各取所需:表弟爱看画廊和表演,弟妹想坐马车,侄儿惦记美食,我则钟情相思已久的密西西比河。这位马车夫(兼讲解)正在招徕游客。从杰克逊广场出发,绕行法国角,一小时18美元,小费另计。

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游玩,全是黑孩子?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过来几位俊男靓女,怎么穿正装旅游?

美女们端着饮料,或是酒?当天气温摄氏26度,美丽不“冻人”

这几位男士居然戴绿帽子

原来他们在这里聚会,公司年会,还是校友会?

“同志们”的彩旗飘飘,见旗不见人

路易斯安那州法院

这座低于海平面10英尺的城市,在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经过八年重建,虽然还没有恢复到灾前水平,但也并非传说的那样破败。

风灾之后,当时正读高中的侄儿,曾和同学一起,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一片狼藉的新奥尔良做过义工。闻听新奥尔良的道路在全美城市中是最差的,但在新城“美国区”,我看到的街道整齐、干净,尤其喜欢路边高大的棕榈树。

网上盛传新奥尔良治安堪忧,据说由于飓风之后富人和中产阶层大量流失(表弟说很多人搬到了休斯敦),新奥尔良犯罪率居全美第一。但游客一般都只在法国角、花园区走马观花,深入不到黑人社区。旅游区域,倒是歌舞升平、一派祥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