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城
打折的“池座”,效果一点儿也不打折。昨晚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萨尔茨堡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团,带来了三首室内乐精品。上座还不错,演奏家也很给力,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来自莫扎特故乡的弦乐四重奏,清音雅韵,原汁原味。
自打双耳重听,音乐会听得少了,改在家里听碟。偶尔重温“余音绕梁”的感觉,当然也是必须的。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团,成立于1955年,虽然以“莫扎特”命名,但乐团演出曲目相当广泛,不拘于莫扎特和古典音乐,是欧洲知名的弦乐四重奏团之一。

看节目单,首席小提琴:马库斯·托马西;中提琴:米兰·拉迪克;第二小提琴:格萨·隆伯格;大提琴:马库斯·宝爵。再看台上,四位演奏家显然是换了座儿:一提拉二提,二提拉中提,中提拉首席。这哥儿仨,什么位置都能拉,唯有大提琴,非彼莫属。
近几年,经济衰退导致的全球演出市场疲软,使得许多欧美著名演出中介,希望人口众多的中国,对音乐会票房有所贡献。看了下乐团的行程,好家伙,20日郑州,21日青岛,22日南京,24日北京演出后,27日赴上海,哥儿四个还真忙乎,没有白来一趟中国。
乍富还穷(特别是精神世界还比较贫穷)的国人,对西洋艺术倒还买帐。不怕不懂,人多力量大。在北京,除了真正的乐迷,万儿八千人里头,有个把想看稀罕的,这大剧院的座位就得爆满。注意到南京的演出票价,一律50元,我这张打折票,换它四张都富裕。
在莫扎特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D大调第二十一号普鲁士弦乐四重奏K575,为《普鲁士四重奏》的第一首,创作于1789年,被认为莫扎特后期作品中的杰作。门德尔松创作过11首弦乐四重奏,有编号的为6首,我们欣赏到的是第一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OP.12,创作于1829年。
乐章间,掌声四起,观众情不自禁,无奈。下半场,德沃夏克F大调弦乐四重奏OP.96,“美国”。这首旋律优美的四重奏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打造的经典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演奏行云流水,乐章间,不该鼓掌的地方,竟然毫无声息,观众的学习能力,让我心生敬意。
曲毕,掌声雷动,谢幕;鼓掌再起,再谢幕。我开玩笑说,210元的票,每曲合70元,“安可”一次,降至50多元,两次42元。所以,必须鼓掌鼓到音乐家返场,这票才买值了。两首“安可”,听着极耳熟,却无论如何想不起曲名。我现在的记性,比起30多年前初爱乐时,已经差得很远了!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