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城
据说扬州“瘦西湖”,因清人汪沆的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花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而得名。描绘那片清俊狭长的湖面,一个“瘦”字,不但恰如其分,而且十分绝妙。
瘦西湖,本是扬州之行的重头戏,结果阴差阳错,游得并不顺畅。5月28日早到达扬州,直奔预定的酒店,却绕了一大圈子,不长的距离,竟用了40分钟。一路问去,幸得热心扬州人指点迷津。入住后,先去扬州中学,然后顺路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午餐后前往瘦西湖。
此间出了段小插曲。路遇一位驾电动三轮的师傅,要带我们观光,游说未果,搬来同伴。两小时每人五十元,可看扬州主要景点。一干人正走得王朝马汉,便上了车。先被拉到大虹桥、御码头看了一眼,告知这里就是瘦西湖,又被拉着参观了天宁寺、江氏故居、关东古渡等。
路上聊起来,两位都是下岗职工,谋生不易,当天有些热,二位载着我们穿街走巷,着实辛苦。于是,不再计较所游路线非我们想去的瘦西湖。返回大虹桥,谢别师傅,从南门买票入园。此时,半个下午已经过去。更糟糕的是,相机不识时务地没电了,于是,我的瘦西湖之游,便成了真正的袖手旁观。
年过花甲真好,所有景区票价都有优惠,有的甚至免票。进入瘦西湖南门,沿长堤北行,一边花木繁盛,一边碧水清波。行至码头,问及船价,每人百元,嫌贵拒之。继续前行,巧了,一艘画舫,已坐几位游客,正招兵买马,每人50元。上得船来,一船娘侧坐船头小木椅上,翩然摇浆,缓缓划水离岸。
瘦西湖之美,尽显纤秀窈窕,比之杭州西湖的宽展丰腴,竟有燕瘦环肥之异。人若过瘦,恐不大好看,而这湖瘦,曲折幽静,岸边景物甚是集中,比之一泓浩淼之水,倒更好看!画舫逶迤湖中,徐园、白塔、五亭桥、钓鱼台、熙春台、二十四桥,像一幅长轴,在两岸一一展开。曲廊飞桥,琼楼玉宇,好一处水中园林、湖上蓬莱。
秀水蜿蜒,绿柳垂岸。扬州的柳,与众不同,竟是有姓的。相传隋炀帝下令开凿运河,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两岸插柳,护堤遮荫。隋扬帝悦纳,并亲手栽柳一株,赐姓为“杨”,因而,扬州之柳,谓之“杨柳”,故有“绿杨城郭”的美称。
船娘是一位健硕少妇,非典型美女。另有导游介绍景点。船行湖中,手上没有了相机,心无旁骛,一心观景。隔着镜头,看到眼里;肉眼直观,看到心里。听了两首小曲,学会一句扬州话: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突然觉得,比起端着相机取景,如此专致,更感到风景美妙,导游介绍的奇景逸闻,也多能记住。
船到熙春台码头,回望烟波曲水,离舟上岸。缓步园中,万绿叠翠、阆苑瑶池;行至西门,楼台晴照,日已西斜。古人遍访山川,多以诗画咏之;今人游山玩水,手中则不离相机。此时的我,袖手湖畔,观虹梁雁齿,看素板朱栏。放眼水中岸上,每一个角度皆美,竟有一种将所见铭刻在心的感觉。
于是臆想,当我们出游的时候,能不能在某些时候,索性放下相机,把自己融于风景中,用眼、用心记录,这不是也挺好吗?

大虹桥,进入瘦西湖的咽喉,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代,原为木质红栏,故为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石桥,后更名虹桥,意为桥如彩虹。

御码头,乾隆下江南时,龙船起驾的地方

据说乾隆就是沿着台阶至湖边登船的

这里也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的起始点

冶春园

会唱小曲的船娘

瘦西湖水面呈L形,最宽处不足百米。湖上桥梁各异,此为春波桥

著名的五亭桥,茅以升先生曾评价,它是中国最具艺术美的桥

九曲桥

绿荫掩映的白塔

徐园,建于1915年。为祭祀旧主徐怀礼(字宝山)而建。徐怀礼曾是洪帮头目,江湖称徐老虎。园内花木楼台,牡丹芍药、假山奇石,石额上“徐园”二字系扬州名士风先生所书。

传说乾隆曾在此垂钓的钓鱼台

林香榭

静香书屋,院内一座精致的石舫

四相簪花亭旁一组人物雕塑。正不知何典,旁边的保洁女工热情告知,这是宋代韩琦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饮酒簪花的故事,四人后来都当了宰相。不由得感叹,如此知书识典的扬州人!
注:瘦西湖之游,因我的相机不作为,部分图片来自好友小黄钻杆,值此致谢!
加载中,请稍候......